第一三九章 订策(下)-《妖狐行》


    第(2/3)页

    范云超看出李成良的犹豫,继续说:“成良大哥,俗话说: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大哥切莫心软。

    我们职责所在,如果不留住这些富户豪族和他们所掌控的钱财和资源,就是对朝廷不忠、对百姓不义!既然是忠义两全的事情,我们为何不能做?

    这些富户豪族子弟众多、家财丰厚,哪个没有后手,无论何时都有东山再起的能力,我们又不是逼着他们去送死,只是不允许他们大规模内迁,这样做已经算是我们最大的让步了。”

    李成良停下了步子,看着范云超说:“好吧,我们两人就求一个忠义两全吧!我会上书朝廷,请求他们尽快颁布相关法令,如果这些富商豪族不爱我大唐,那我们只能逼着他们履行爱国义务了。”

    范云超听到这话,终于长吁一口气,李成良为官、为人各方面都无可挑剔,唯一的弱点就是心软,按说这种性格的官员不可能执掌一座边城二十年,但是他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好,这是范云超最佩服李成良的一点。

    范云超怕李成良还会犹豫,直接切入下一个话题:“成良大哥,关于募兵的事情,刚才我已经提过了,如果将来仍使用募兵制,很难保证边军的兵额数量,我建议实行征兵制。”

    李成良皱眉说:“现在不是战时,如果开启征兵制,会不会激起民变?”

    范云超沉声说:“城主,敦煌府只有七十五万人口,边军占去三万一千多,城防军占去四万,妇孺占去三十六万,老弱占去十万。

    剩余二十二万青壮里,三十一岁至四十五岁的壮年占去十二万人,真正适合当兵,年龄在十六岁至三十岁的青年只有十万人,其中又有很多青年在城内工坊和城外农田里劳作,又有多少人愿意参军?

    朝廷让我们在本地募兵一万三千人,等于要从这十万青年人中抽出一成多,如果用温和的募兵方式,根本不可能招募到这么多人,到时兵力不足,末将可不敢保证能守住敦煌城!”

    范云超讲到自己主管的军事时,看到李成良又有些不同意的意思,终于按捺不住怒火了,连大哥都不叫了,直接叫城主,自己也变成了末将。

    李成良自然知道范云超说的都是实话,但如果突然采用征兵制,敦煌城会骤然失去一成多壮劳力,会极大影响敦煌府农业和工坊的正常运营。

    李成良沉吟片刻说:“云超,你详细说说你的意见。”

    范云超沉声道:“募兵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敦煌府了,只通过募兵已经不能补足敦煌府的兵额了,更不要说即将执行的西进北上计划,那需要更多更强大的军队来支撑。

    我建议今年一次性征召全城十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入伍,服役期三年,预计敦煌府该年龄段有两万人左右,除去一些残疾、严重疾病、体型体重不达标的人,再免去一些一丁家庭的兵役,最多只能征召一万五千人左右。

    十六、十七岁的少年身体尚未长全,不宜过早参军,而十八至二十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也不是工坊和务农的老手和主力,对农业和工坊的影响应该不大。

    从明年开始,凡当年满十八岁的青年,必须加入边军或城防军服役三年,如此循环下去,才能保证敦煌府的兵员充足。”

    李成良说:“嗯,方法可行,但是征兵不分范围吗?那些官宦子弟、富商子弟、豪族子弟也必须服兵役吗?谁能保证他们的子弟不会想办法逃避兵役呢?”

    范云超有些勃然作色:“兵役政策下,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只要朝廷能同意征兵制,我自然会在军中设置专门的纠察队,对于故意躲避兵役的个人和协助躲避兵役的家属,我必要给予严惩!”

    李成良皱眉说:“云超,这样一直高压也不合适,会对你的仕途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你是否想过以疏代堵呢?”

    范云超好奇地问:“成良大哥,如何以疏代堵,您告诉我如何操作?”

    李成良说:“官宦、富商、豪族既然不希望自家子弟参军,他们就会找无数的办法去扰乱征兵制度的推行,与其和他们对抗,不如给他们开出一个苛刻的条件,让他们用钱财来抵销兵役,这样对抗会小很多。

    比如想要免除兵役,必须一次性向边军缴纳一笔不菲的‘赎役金’,数量相当于一名边军三年兵役应领的军饷,再加两倍阵亡将士的抚恤金,我们就认同他们的子弟参加过兵役。

    而这笔钱可以用于改善边军的装备和生活条件,也可以用于追加对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与其让他们用别的办法逃避兵役,不如让他们用钱买命,我想他们都会欣然答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