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剧变,应该就是他们下午刚刚行动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徐亮忽然觉得……或许这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禁止,才是全国人民、不,全世界人民的真正灾难吧……如果真的要这帮网虫们从选项A:一个月后被13级海啸砸死;B:一个月不能上网中选一个,估计大多数人宁可被海啸砸死,也要上网。 正所谓网上冲浪,游哉游哉…… 吃饭要发朋友圈、聚会要自拍、走路要看手机、睡前要看手机、上班联系客户要看手机…… 不敢想象,当他们明天忽然没有手机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样?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科学家斯图亚特·艾利斯教授,曾在2006年提出一个“意识独立度”的概念,主要用于描述普通大众的思想独立于互联网的程度。 比如徐亮就是一个可以完全不依赖互联网生存的人,如果有一个巨大“商机”可以工作,徐亮绝对不会去刷什么微博,这种“意识独立度”接近100%。端寒也差不多,搞起科研发明来不要命,不过端寒有很多技能都需要互联网才能实现,而且她也经常需要上网查资料,意识独立度大约为80%。 拥有高意识独立度的人,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也能生活得很好。 但是意识独立度很低的人群,比如某些网红,比如某类型主播……一旦他们失去互联网,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意识,一部分自我。 他们会像丢了魂魄一般。 如果意识的饱满程度可以用10等份来形容,对这些“意识独立度”很低的人来说,失去互联网,就相当于失去了至少5分的意识,失去了一半的人格。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革命的继续,大数据时代来临,人工智能革命的深化,这种现象正在逐步加深。如果说五年前还有人崇尚那种“离线生活”,远离工作中心,到高山海岛和自己的心灵做亲密沟通的话,现在,就连登上珠峰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都不是祝贺,而是发朋友圈了! (是的,珠峰上有WIFI!) 信息封锁,恐怕是比那些看得见的损失更可怕的一件事。因为相当于间接的夺走了大部分人群的意识。 徐亮在仔细翻查手机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意外的、没有被关闭的手机应用。 比如最近非常火爆的农药游戏(不能评论也不能骂人了,喷子们少了很多乐趣),比如像2048这种可以自己一个人high起来的游戏,比如其他一些社交程度比较简单的游戏,在关闭了聊天评论沟通环节之后,依旧可以玩。QQ围棋可以玩、蒙特祖玛的宝藏可以玩、雷电可以玩……总而言之,只要你不能传达有效信息,你就可以玩! 可以预期,在海啸降临之前,世界上的人群做的最多的事情,可能就是玩游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