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又有县尊青眼加-《大宋天子门生》
第(2/3)页
这些个受了赞赏的,最后都被会请到四楼去,与知府张世安,以及成纪知县刘清明,以及一干大儒们畅饮到通宵达旦。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吸引人的话,那么最后一项,就让秦州士子彻底红了眼。
但凡是文会上出彩的,不论诗词歌赋,统统可以被辑录成一册,刊行天下。
这可绝对是大手笔。
刊行天下,那可是在天下士林里露面的事情,多少年来,秦州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文会。
一时间秦州百姓议论纷纷。
成纪县衙中,刘清明这些日子一直乐呵呵地笑着。
“县尊大人当自重为是,不过区区一场文会,便让县尊如此失态,委实有些过了。”江济民虽然心里很高兴,但是依旧不停警醒着刘清明,好尽到自己幕僚的责任。
刘清明摇摇头:“你是不知。这两年来,我在任上不敢说兢兢业业,却也不敢有半分懈怠。可是于民间并无多少评论,即便有,也不过不痛不痒的几句。”
官声是个很大的问题。
有时候着民间喉舌,并非掌握在老百姓自己手里。而是被那些个读书人所把持。于是乎就又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些知县明明任上殚精竭虑,到头来还是获得不了几个好评。
相反那些拿着公款吃吃喝喝,是不是和读书人玩点新鲜的,反倒是得到极高的赞扬。
最为出名的,便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滕子京算是个好官么,实则不是。借着重修岳阳楼,滕子京暗中不知收敛了多少财富,然而就是凭着范仲淹消息不通和对他的看重,一篇《岳阳楼记》,在天下士人面前露了脸。
不仅以一句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更是借此出任苏州知府。
刘清明倒是也不愿做到滕子京的那个份上。
然而,既然府库中尚有些余钱,也无需向百姓们征收别税,那么举办几场文会,倒也让他心情颇为舒畅。
“不过区区一场文会,受益的士子也不过寥寥,县尊何须如此。”江济民摇摇头,接着说道:“接下来,到了春种的时候,县尊还需到下边多走走。”
“晓得了。”对于江济民不厌其烦的提醒,刘清明是颇为无可奈何。不过他也知道是为自己好,因此也没有多少厌烦。
不过,嘴角的微笑,并未因此就立刻收起。
说完了这件事情,江济民倒是提起了另一件:“既然如今沈耘所出的主意甚是有用,咱们是不是,应该好生感谢他一番。若非如此,县尊和张世安的关系,以及在士林中的声誉,也不可能有今日的局面。”
“沈耘啊。”刘清明念叨着沈耘的名字,渐渐陷入了沉思。
江济民没有立刻叫醒刘清明,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刘清明其实是在梳理往后的脉络,然后将沈耘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以此来确定和沈耘的结交方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