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送粮-《错嫡》
第(2/3)页
康子姑姑家的事也跟大家敲了个警钟,再没有人敢收留亲戚住在自家了,生怕也同样引狼入室。
但事情发生了,而且越传越远,大家都知道江鲤村随便一户人家家里就有很多粮食,顿时都蠢蠢欲动起来。
江鲤村的巡逻更加紧密起来,就是这样也发生了三四起跟贼人正面冲突,以及两户人家被盗的事来。
眼看着事情越来也严重,江鲤村的护卫队也快抵挡不住时,终于传来消息,官府要开仓放粮了。
官府每天派发的粮食都是有数量的,发完了就没有了,得了消息以后,不少人家就开始车轮战起来。今儿你去守在派粮处,拿了粮食就赶回来,我去旁边守着,等到第二天拿了粮食回来,再换你去等着。
就这样还有很多时候会被人挤出来,拿不到粮食。
江鲤村的人们都不怎么富裕,能守到现在也是因为很早就开始做了准备,到了现在几乎家家的米缸都见底了,每天很早就有人去城里守着等发米。
年前江藜昏迷,庆伯一时没了主意也写了信去京城告诉江训,想让他给拿个主意,结果苦等了三个月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好脾气的庆伯也生了气。这回江鲤村干旱的事他也没写信去京城,远水救不了近火,就京城对江藜不闻不问的样子,他们还不如靠自己。
谁知这天庆伯竟然收到了京城的信,是江训寄回来的,很关心的问了家里的情况以及干旱的严重程度,随信还带了一百两银子的银票回来。
江藜本来不想回信的,但廖秀才劝她将这里的情况都告诉江训,有些官员为了躲避问责,就会将事情苦苦瞒住,只有实在瞒不住才会上报。想到去年明明不是秋收的时候,县丞却私自开仓低价卖陈粮,江藜就深以为然。只一个县丞肯定是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做这事,正所谓官官相护,背后肯定有一连串的人共分这个利益。如果没有人爆出来这些事,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最后江藜写了整整十页的信,将家里、村里、附近村里以及官服的应对,还有去年听到的一些消息都写上去了,最后该怎么做就看江训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