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选择-《世玺》


    第(1/3)页

    李蘅远见太白神色真挚,不是第一次见时的刻意讨好。

    他也说了很多,说李梦瑶对他的招待和崇拜,然后他赠予的诗册之类。

    这些本都是过去事了,而且人家男女之间要如何接触,也不用跟她报备。

    但是太白解释的很清楚。

    就是他和李梦瑶有些师生情谊,所以当时他才不能说。

    对于这样真诚的中年人,李蘅远是埋怨不起来的。

    她也从来没埋怨过太白。

    聆听过后,李蘅远笑了笑道:“过去事了,我们就都忘了吧。”

    灯下少女,笑的随和,也不同于那晚的凌厉。

    看来是真的不在意了。

    李太白放松一笑。

    后道:“那就不打扰娘子了,明日在下要跟国公和大郎君的队伍一同去长安城,也是来跟娘子辞行的,后会有期。”

    李蘅远哦了声:“难怪,原来您要走了。”

    一想到太白的性格和才华。

    李蘅远衷心道:“您一定能青云万里,心想事成的。”

    李太白笑了笑,后道:“那娘子有没有什么忠告要赠予在下?在下洗耳恭听。”

    一般要很好的朋友,在辞别的时候才会给忠告吧?

    而且她又不是什么智者。

    不过李蘅远还是脱口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李太白微愣:“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连她一个小孩子都能看得出他个性专营冒进,那些宦海浮沉的政客又怎么可能看不出?

    易经上讲,阳极生阴,很多事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李太白诗词才华无人能及,那可能别人会因为他的才华忽略他别的东西,这样也不见得是好事。

    而且这个人政治觉悟好像并不高,还不及岳凌风。

    但是事情李蘅远没说。

    她抿嘴一笑道:“咱们就当打个禅语吧。”

    李太白想了想,后笑道:“是,在下还不及娘子有慧根。”

    这纯属是抬举她,反正累死他,活十辈子,她也做不出来人家的诗。

    论胸襟气度,太白兄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李蘅远接下来再没什么话好要跟这位中年人说的了。

    不过她说的已经够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她也不知道李太白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会不会记得。

    不过有一点她预料的没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