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可用(第一更,求月票)-《大明铁骨》
第(2/3)页
无论是谁,克复京师,必可为大明中兴的首功之臣。这一战不仅可以驱逐关内之清虏,更能进而平定辽东,毕竟现在辽东清虏极为有限,失去了关内的清虏主力的策应,仅凭关外的万余清虏,又如何能成势?
甚至就连同蒙古,也可以顺势解决!
“嗯……”
面对这个诱惑,朱明忠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的眉头时皱时紧,脑海中更是反复权衡着此事的可能,可能性极高,甚至可以说,有至少八成以上的机会,只要水军足够强大。
八成的机会!
在军事上来说,几乎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成功!
对于任何一个军事将领而言,都会选择实施这一计划。
看着屈大均时,朱明忠这会才发现,这个说着一口广东官话的青年,至少在其战略思绪上,已经远远超越于这个时代的人们,从引郑成功水路北伐,到现在一语戳破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充分显现出他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
此人可以大用!
在朱明忠陷入沉默的时候,屈大均则有些紧张的看着他,看着这位已经名扬天下的大明将领,即便是在北方的时候,他也曾无数次从心怀大明的遗民中听到他的名字,几乎每一个人提及他的时候,无不是神彩飞扬的模样,甚至就是在京师之中,那些被迫降虏的官员,提及他时也是一副兴奋模样。
他与郑成功不同,其起兵不过数月,所凭者不过只是区区数万新兵,可就是凭借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不堪一用的新兵,先夺南京,后败达素,尽管世人皆其长于练兵,可在人们看来,这恰恰说明民心在明,而不是在清,说明天下大势在明!
而且在就内心来说,如果实施水路北伐,屈大均更希望是由朱明忠实施,而不是郑成功,尽管两人皆有忠义之名,但是作为大明的忠臣,他深知忠义之名在现实面前,不过只是虚名。而相比之下,他们两个人中,朱明忠根基最为薄弱,他不像郑家一般有数十年之底蕴,而且郑军皆是只知郑家而不知大明朝廷的私军,若是郑成功北伐成功,不一定是大明之福,毕竟,郑氏的实力雄厚,届时有着太多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朱明忠的根基薄弱,且又素有忠义之名,可他的实力却远逊于郑成功,既便是其北伐成功,有郑成功、张苍水以及李定国作掣肘,其未必敢反。如此,他才是北伐的首选。
经过甲申天变,亿兆百姓惨遭清虏杀害的大明已经再也担不起风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