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每每念及此,总让后人无尽感叹——若是郑成功北伐成功,攻克南京,是否能够中兴大明?中国历史最黑暗的一幕是否能够就此结束? 中国的近代史会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历史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可能。 假强郑成功没有北伐,而是率领17万大军进攻台湾,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像后世的一些人在论坛上说的那样,假如郑成功能首先攻克台湾,然后再像当年尚未入关的满清学习,不断派船队进攻沿海、沿江,以武力迫使民众迁往台湾,进而充实台湾人力,以台湾为反攻基地,经十几年卧薪尝胆后,在三藩之乱时,其完全可以趁机再次北伐,从而驱逐满鞑,匡复中华。 到那时,谁人能挡郑家水陆两师齐攻的兵峰? 此时,在朱明忠的脑海中反复浮现出各种假设,甚至幻想着能否游说郑成功放弃北伐。但置身于舷边的他心底却知道一个答案——人微言轻的他,根本不可能阻止这次北伐,甚至不可能在南京败退后“掠民往台”,南京的这一仗,郑成功输掉的不仅仅只是北伐的本钱,甚至还有郑家军的信心。 “哎!” 在朱明忠的嗓间发出一声叹息,是为郑成功北伐的失败,更多的却是为这个民族因此而完全沉沦于黑暗之中的未来! 恰在这时,身后的话声打断了朱明忠的思绪。 “那姓张的当真是不知轻重,居然敢当面顶撞国姓爷,他不想想,若不是国姓爷收留,其这会没准早就东虏刀下亡魂了……” “可不是,说什么国姓爷未攻崇明,大军后路有危,他不过就是个文官,又岂懂得这兵事?” 嗯? 兵士们的谈论声,让朱明忠立即竖起耳朵听着他们的抱怨声,兵士的抱怨声中,虽说对那位“张大人”全无丝毫敬重,但他们抱怨的原由却又让朱明忠的眼前一亮,那呼吸亦为之一紧,心下顿时浮现出一个念头来。 “也许……” 想到这,他立即意识到,这也许就是个机会! 现在时间太过紧迫了,容不得自己在这里从容应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