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傲气-《逆行我的1997》


    第(1/3)页

    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并不单一,这是李文秀在开发c-book网站之初早就已经明白的。

    当然。

    盈利的前提是必须拥有充足的用户群体和朝过市场预期的发展潜力。

    合作者都不傻。

    确切地说。

    能够在投资界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一个个都堪比饿狼,资本的运作向来就是如此。

    就像学术界一直说的,资本永远都只会流向有利可图的地方,不管是敌对方还是友好方。

    尽管李文秀并没有在短期内依靠c-book盈利的想法,但是c-book的发展速度还是超出了李文秀的预计。

    5月初。

    当田科把网站的增长数据递交到他手中的时候,李文秀也吃了一惊。

    4月底。

    得益于上海高校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群体之间的传播效应,c-book的同时在线用户很快就突破了3万人的峰值,最高的时候一度逼近5万人。

    这对于一个刚刚试运营只有不到一年的新网站来说,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据。

    当然。

    这个数据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赵世鹏的大力推广。

    自从4月初李文秀的创始团队集体亮相之后,关于c-book创始人的议论潮几乎没有停止过。

    随着那首《青春纪念册》的快速传播,c-book的注册热潮也从东财的校园里继续蔓延到上海滩的其他高校。

    工业大学。

    交通大学。

    振华大学。

    师范大学

    以及外国语大学和理工大学。

    传播速度之快也让一直处于忐忑中的众人忍不住一次次彻夜难眠。

    从四月底到五月初,整个团队几乎每周周末都会彻夜难眠,整夜地守着服务器的终端去收集数据。

    强迫症也好。

    期待感也好。

    在拿到4月份最终数据的那一瞬。

    李文秀的确有一种忍不住的冲动。

    张耀是众华投资的创始人,也是早年从东财本科毕业,然后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的校友。

    家境使然,进入投资圈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作为留学归国后最先进入投资圈的那一拨人,张耀的市场眼光的确很敏锐。

    但是发现c-book却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作为一名资深投资人,,他自然明白找到一个有潜力的创业者对于投资人来说能够获得怎样的回报。

    但是市场规则使然,并不是每一个投资人都会准确预测到一个创业项目的潜力。

    同样。

    作为国内顶尖的财经大学。

    张耀自然以东财作为基地,组建了一个所谓的创业者联盟,依靠自身的人脉和在投资圈的影响力。

    很快就拉拢了一批具有一定身价的投资人士,而这些家伙自然也就把东财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当做了砧板上的肥肉。

    白色奥迪轿车缓缓驶入东财经管大楼前面的停车场,拉开车门,作为学院的院长。

    刘宝生自然要出面接待张耀这种“前途无量”的校友。

    李文秀也没想到第一个对自己感兴趣的家伙竟然会来的这么快,而且还是刘宝生作为中间人引荐的。

    当然。

    在张耀眼里。

    李文秀仍然是一个学生。

    顶多算得上是一个在无意间创立了一家具备一定商业潜力的幸运儿。

    毕竟东财的学生有好两万人,总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是被选中的,即使没有李文秀,也有张文秀或者刘文秀。

    在他看来。

    李文秀这个名字更多的仅仅只是一个名字而已,是一个代号,而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活生生的人。

    “刘院长,劳烦您在这里等我,真是有点不好意思,您真是太客气了!”

    一袭白色的衬衫,没有打领带,开着两个扣子,头发被发蜡完全绷住,黑色的西裤和皮鞋让张耀看起来具有很浓的商业人士,或者说成功人士的气质。

    至少在旁观的学生和老师眼中,张耀的确算的上是成功者,身价过亿,还头顶着国内投资圈顶级投资家的名头。

    不管是从哪一个方面来讲。

    张耀都值得这种衣锦还乡的荣耀。

    “你这个大老板回娘家,我这个做家长的肯定要出来迎一迎,要是把你这个大金主给放跑了,我脸上也过不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