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刘仁轨-《舌尖上的唐朝》


    第(2/3)页

    老刘不是不会种田的书生,他对农业这块其实了解的很深。在他印象中就没什么作物能够亩产几十旦,亩产几石他还相信。那什么冬季种植作物也不靠谱,感觉像说梦话。

    李好正好回来在一边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心中十分郁闷。卧了个草!亏自己还把这两人当成知己,感情两人都没当真,完全就是在忽悠自己的感情。

    这让李好觉得很失望,也很伤心。不过这两家伙不相信也没关系,只要他们愿意帮自己照看着这边就可以,待到来年春天过后,到时就让他们吃惊吧,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超越时空的知识。

    族老的家里抄家完毕后得到几百贯钱,还有不少粮食。钱李好笑纳了,房子也笑纳了,不过粮食他一点都没要。分了一半给平原村和山边村的村民,剩下的一半另作他用。

    这种表现让县令和县丞两位大人非常满意,感觉这少年郎颇有古人之风,好好培养下,未来可能就会是大唐的栋梁之财。至于李好说的那些东西,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了。

    分了一半粮食之后,李好把两个村子的人叫到一起。忠叔上去给他们训了话,大致就是不要跟某人学习,要忠于大唐,忠于李府,好好种地之类的话,干的好有奖励。

    剩下的一半粮食李好也没拉到长安去,而是把两个村子的人全部召集过来。重新划分田地分种,也不再分良田和旱地来耕种,混合着种。

    不能让人专吃肉别人喝汤,去掉族老后,加上税收直接向李府交。实际上比原来的少了不少,平原这边的人也没什么意见。

    重新分了田地耕种之后,接着就是大修水利,免的旱地那边到了干旱季节后出现不能耕种的情况出来。除了修水利,李好还把筒车拿了出来。

    沿着耕地旁边的河流兴建几座大型水车,除了引水用之外,还能兼做磨坊。然后还修了一些规模养猪和鸡鸭的地方,这些地方过来做工的人都有粮食领。

    族老家里存留的一半粮食就是做这些,而水车和磨坊的事情,李好画了图纸出来,再和这边的木匠讲了一番后就把工程丢给了忠叔来跟进,他自己在这边呆了几天就回长安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