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狼穴(九)-《盛唐金手指》


    第(2/3)页

    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生的一次大规模水战。倭军(4万2千,有战船1ooo余艘),唐军(1万3ooo,战船17o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史称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

    当时唐军用舰船有六种类型:楼船、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

    唐代的楼船,杜佑说:“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墻、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楼船乃当时水师装备中最主要的作战舰船,武器配备齐全。

    艨艟采用封闭型结构,外配装甲(生牛皮),造型小巧灵活,度快,当主要用于突袭、侦察、通讯联络。杜佑说:“蒙冲,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此不用大船,务于疾,乘人之不及,非战之船也”。

    斗舰是梯级复式结构,水兵可以梯级排列迎敌,划船者则隐蔽于船内,通过棹孔划船,是当时水师主要的作战船只。杜佑说:“斗舰,船上设女墻,可高三尺,墻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墻齐,棚上又建女墻,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此战船也”。

    走舸度快,当主要用于突袭和冲击,是海上进攻的利器。杜佑说:“走舸,舷上立女墻,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

    游艇主要用于指挥调度和军事侦察,机动性很强,造型一般不大。杜佑说:“游艇,无女墻,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虞候居之,非战船也”。

    海鹘所配备的浮板是一种特殊的平衡装置,可使舰船在遇到大风浪时保持平稳,有此装置就可大大增强舰船的抗风浪性能,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在江河或海上作战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杜佑说:“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版(板),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虽风涛涨天,免有倾侧。覆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常法,此江海之中战船也”。

    古代水师(之所以不能成为海军是有原因的)除舰船外,还必须装备与之配套的兵器,否则也无法作战。按当时的技术,水师的主要兵器除常用的刀、剑、矛、枪、弓、弩外,当有绞车弩、拍竿和炮车及配套的箭、石等。

    唐代的弩分为擘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和伏远弩七种。当时最着名的是绞车弩,《通典兵二》记载,“绞车弩,中七百步(约等于  1ooo米),攻城垒用之。……置弩必处其高,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果,非弩不克”。

    炮车,或称抛车,即抛石机也,与弩同为当时重型远射兵器。唐代炮车的造型比过去大,甚至有一个车用2oo人操作的,又称“将军炮”或“擂石车”,舰船上的炮车相对较小,威力也小了许多。

    拍竿是利用杠杆原理,在船上建一大型T形活动架,将巨石系上绳索,套于横杆,一端挂石,另一端人拉绳索保持平衡。当与敌船靠近时,将巨石转到敌船上空,然后松开人拉的绳索,巨石便砸向敌船。巨石可反覆使用,操作灵活。《军资乘战船》:“拍竿者施于大舰之上……每迎战,敌船若逼,则拍竿,当者,船舫皆碎”。

    再说说唐代航海和造船技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