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当然不是在玩笑!”袁燕倏摆了摆手,十分认真地说道,“如果你这样的电影大师现在不站出来。那么好莱坞这座电影艺术圣殿最终就会落到那帮钻进钱眼里面的包皮……嗯,犹太佬手里!” “那些无耻、贪婪、鄙俗、肮脏的犹太佬毫无艺术细胞,只会把电影这个‘第七艺术’当做服装、皮货和珠宝这样的生意。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压榨你们两位这样的艺术工作者,从而把好莱坞变成赚取金钱的亵渎邪居!” 为什么好莱坞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势力那么大呢?因为美国电影业打从根子上就长歪了。 笔者注:以下内容真的不是百度,是慕容从图书馆借的电影史,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实际上,美国电影业端于他们现在所处的纽约。不过我大新乡一年到头就没几个大晴天,阴冷潮湿的环境非常不适合拍电影,而且这个一线城市的地价还非常昂贵,所以电影人纷纷南下。 1913年,正在亚利桑那州准备拍摄《弱男(注释1)》的制片人给纽约总部了一个著名的电报:“我们正在前往加州,希望公司以每月75美元的代价租下一个名叫好莱坞的晒谷场。”。 1915年,卡尔-洛美尔率先在好莱坞建立了环球影城,确立了好莱坞制片厂观念,紧接着米高梅、华纳兄弟、2o世纪福克斯、派拉蒙、雷电华、哥伦比亚和联艺也来到这里。这八大制片厂在其后的四十余年间主宰了美国电影,并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电影的展方向。从此之后,这个晒谷场就成了全球瞩目的影业中心。 其中值得一提是联艺(unITed-aRTIsTs也翻做联美),这家制片厂是由当时四位著名导演和演员出资创建的,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卓别林,还有一位正是在座的大卫-格里菲斯。 除了联艺之外,其他七大制片厂的老板几乎全都是东欧和沙俄犹太裔移民和移民后代。我们的袁大师并没有胡说八道,他们在涉足电影之前,大多数人真的是从事服装、皮货和珠宝这样的生意。对这些大老板来说,电影就是获取利润的商品。 要是一百年后,袁燕倏这么当着好莱坞电影人面前痛斥犹太佬,对方要么拂袖而去,要么和我们袁大师好好地撕一场逼,否则如果被透露出去的话,那么他们一辈子别想吃电影这碗饭了。在后世梅尔-吉布森因为表过反犹言论,堂堂奥斯卡最佳导演(1996年第六十八届《勇敢的心》)最后沦落到只能拍拍独立制片电影了。 不过现在不是192o年吗,大导演和女演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深得我心的赞同表情。 看到他们二人的神情,我们的袁大师忽然心中一动,似乎……不是似乎,而是自己真的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point! 拜那本红极一时的《货币战争》之赐,袁燕倏当年倒是也研究过所谓的“犹太财团”。所以他知道事实上在美国,犹太人并不像有些人宣扬的那么牛逼,什么都占统治地位。他们的实力和势力也经常被夸大。 还有很多人把所有富人大亨都看成犹太人。甚至象洛克菲勒、摩根、巴菲特和盖茨等富都被误认为是犹太人。事实上洛克菲勒祖上是从法国逃到德国的胡格诺教徒(法国新教的一个派别)。摩根、巴菲特和盖茨属于美国真正的“蓝血贵族”--ap(hite-ang1o-saxon-protestant白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新教徒)。 眼下192o年代,以摩根家族的ap财团和以洛克菲勒家族为的德裔财团正和“咱们一伙”(注释2)的犹太财团斗得不可开交。起因就是老罗斯福大统领在1913年联合“咱们一伙”成功地废掉了J.p摩根和他的女婿小约翰-洛克菲勒把持的中央银行,以曾任罗斯柴尔德银行高管的保罗-沃伯格(pau1-arburg)主持建立了大名鼎鼎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这场争斗并不局限于金融界,后来还会又扩展到整个美国社会。在大萧条之后,ap、德裔和爱尔兰裔美国人成立了很多纳粹组织,比如德美联盟和“银衫党”,而他们最大的对手就是禁酒令时期形成的犹太黑帮。2o世纪3o年代,这些黑帮在政府的默许下,对纽约等地的纳粹组织进行了血腥镇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