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图谋复社-《崛起在大明》


    第(2/3)页

    一直以来,李自成都将主要精力在哪里建立根据地?如何壮大李家军,并将其肢解,分散到一个个根据地之中。

    然而,李自成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根据地的管理人员。根据地的军队负责人很好办,直接安排一个手下干将即可。可是,日常事务的管理人员却不同,必须是一个文化人,既要懂得管理钱粮,也要将根据地的日常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让根据地的百姓安居乐业。

    这样的管理人员不仅要能够识文断字,还有管理一村、一县的才能。管理偌大的根据地,考验的还有耐心,毕竟日常事务繁杂,最需要细心与耐心。

    而且,从始至终,李自成就从未想过将行政与军权归于一人之手,根据地必须是两权或者三权鼎立的局面,这样才有利他对根据地的掌控!

    一念及此,李自成更加意识到对文人的急需性和迫切性!

    想到这里,李自成从深思中清醒过来,看向徐霞客,诚恳地问道:“徐先生,我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可以从哪里找到大量的文人,具有管理根据地日常事务的能力。”

    既然提出了这个个问题,徐霞客可定有解决的办法,听到李自成的询问之言,不答反问道:“老大,年前的江南之行,在南京之时,您是否还记得属下提起的那个复社?”

    “嗯,还记得,复社就是文人墨客切磋学文的组织,揣摩八股文占据着主要话题,成员多是东林党后人,不时会针砭时弊,讨论国家大事。”李自成点点头,神色很是平静,并未理解徐霞客的意思。

    “老大,你说的不错,复社确实是这种情况。可是,您忽略了一点,复社几乎网络了天下英才,囊括了在各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文人,其中的名人贤士甚多,也不只是只懂得八股文。”

    徐霞客停顿了一下,为了更加明确自己的意思,增加信服力,随即提起了几个人。

    “像复社的领袖之一的吴应箕,虽是文人,却是铮铮铁骨,性情刚傲、耿介、执着,坦率直言,才思敏捷,见解独到,往往能够看到时局的要害之处。胸怀匡扶社稷之心,心有救黎民于水火之责。”

    “还有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别看年纪轻轻只有十九岁,却熟读经史子集,具有诡辩之才,还懂得西洋之学,宋应星精通的那些机械之理,他也兼而学之。”

    “王余佑,不仅是一个文人墨客,还懂得排兵布阵,早年从师孙奇逢,习得兵法。”

    “薛凤祚,年仅二十,懂得天文历法,精通术数,兼通中西方历法演算。成年之时,就游历天下,结交有识之士,与西洋人探讨术数,研究机械运转之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