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逢敌手,义勇定诛寇-《剑华本纪》
第(2/3)页
“青云寨的人来此作甚?不见不见!”齐元振挥挥手,便向后院走去。韩啸月没来得及再多想,便跟随父亲离开了齐府。
韩涛传下将令,三日后全营官兵搬出江源城。城中百姓闻听,纷纷弹冠相庆。在他们眼中,这些援兵仗势欺人,而宋军影子都未见到。这次要离开江源城,简直比击退了宋军更让百姓兴奋。三万大军闻听将令,心中倍感不悦。毕竟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江源城百姓而战,却不被允许住在城中。而本地士兵们心中不知该喜该悲:若援军一气之下弃江源城而去,江源城该如何自处。
韩涛仔细研究地势地形。江源城地势西高东低,将大军驻扎在城西三十里处,既可以在敌军来犯时从高处俯冲袭击,亦可以免去围城之难。且西部三十里处有几处天然丘陵地带,十分适合屯军。军令下达的前两日,撤离工作有序进行。即便如此,撤离的进度仍使得齐元振十分头疼。在他看来,晚撤离一天,便存在着很大变数。他恨不能一日之内,就看到援军全部撤走。直至第三日,急不可待的齐元振指派董元代表自己前去,协助韩涛做好撤离的工作。
董元早就对韩涛父子二人心存不满。作为本地将领,驻防指挥权却不在自己手中。如今,韩涛父子即将撤离江源城,心中无比痛快:“这次,我定要狠狠出一口气,免得他们以为我江源城的官兵都是好欺负的!”这日一大早,董元带领几十名士兵,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韩涛军营门口。营中已经一片空旷,零散的士兵们正收拾着最后一批刀矛器械。董元手执马鞭,在马上大喊道:“我乃大将董元,这里的负责之人,现在何处?”
是人皆知,这里是韩涛的军营,负责人自然是韩涛。董元明知故问,引得营中其他士兵的不满。原本让他们撤到城外这一举措,已经让全军怨声载道了。再看董元这嚣张的嘴脸,士兵们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董元见无人理他,便笑笑环视四周。此时,从大帐之中走出一人,正是韩涛。此刻,韩涛已经一日一夜没有合眼,神情疲惫。抬头看见董元骑在马上,却丝毫没有下马行礼的意思,便转身走开了。董元见状,赶忙喊道:“韩老将军!不必忙着要走啊!”韩涛没有回头,停下脚步应道:“本将军军务缠身,若是董将军没什么事情,就请回吧!”
董元听罢,心中甚是恼火,继续喊道:“我是齐大人派来视察撤离工作的,难道就这般与我对答吗?”没等韩涛回话,士兵之中传来一个人的声音:“董元,我父亲与齐大人是平级,何来视察之说?这分明是你这小人狐假虎威,妄自尊大吧!”董元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韩啸月。只见他已经脱掉了盔甲,身上的便装满是尘土,头上和脸上也蒙着灰尘,正在与几名士兵一起推着辆龙头战车前行。
龙头战车并非蜀国原创,战车的图样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图样据传为诸葛亮所绘,由于当时物资有限,且全部用于支持北伐战争,战车并未完全打造出来。一直流传到现在,孟昶差人倾巨资打造了十台龙头战车。战车体长七丈有余,宽度也有两三丈。车身纯木打造,并用铁器包裹,十分坚固,抵御一般的弓箭和刀枪绰绰有余。两边各有三个硕大轱辘,直径有近一人高。车前部向外有两根圆柱形的木头凸出来,被雕刻成了龙头的形象。从龙口之中可以快射出十支巨箭,单单一支巨箭便可射穿普通一座城墙。车内埋藏五十名武艺高强的尖刀手,在阵前,远距离射杀敌军;杀入阵中之后,便可从内部破坏敌阵。孟昶此次派韩涛父子增援江源城,特意带来了五辆龙头战车,以示郑重。可想而知,倘若这五台战车冲入敌阵,堪比陡增了数十万大军。
董元看他这副摸样,不禁笑出声来:“哈哈!原来是韩涛的公子哥啊!怎么,这大清早的,练的这是什么功夫,推车功吗?哈哈哈!”
“哼!”韩啸月推开手中的战车,走到董元的马前,指着他道:“你这晚辈,见了前辈不下马鞠躬也就算了。我父亲官位在你之上,为何不拜?莫非,你在这三军阵前,要谋反不成?”
董元赶忙收起笑脸,上下打量着韩啸月,心想:“没想到,这对父子如此不好惹,一会儿的功夫,就给我安上了谋反的罪名……”想到此,董元翻身下马,走到韩涛襟前,单膝跪地道:“拜见韩老将军。末将刚才多有冒犯,请见谅!”说话之际,董元低头,斜眼看着韩啸月,并不敢与韩涛对视。
韩涛清清喉咙说道:“董将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吧!本将军连日来操劳撤离之事,不便久陪。如果要四处看一看的话,就让我儿啸月陪同吧!”说完,一招手示意韩啸月,自己则一甩袍袖进入大帐之中。韩啸月并不情愿与董元搭话。早在进城之际,就对董元非议军国大事而不满。今日,又如此嚣张跋扈。韩啸月碍于同袍之情,一直按耐着心中的火气,并不与他一般计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