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重工业的原动力-《工业中华》
第(3/3)页
他走进规划完成、巨大的第二钢铁厂内,到处可见穿着厚布衣服的钢铁工人正在紧张的运输铁矿石和煤粉,詹天佑在雷州修建完成的第一条双向通行港口货运铁轨,为整个工业区带来了惊人的活力,而喷吐着黑烟的机车,为整座钢铁厂带来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源。
紧跟在他后面的陈炳昆也是兴奋不已,他现在虽然还只是挂了个道员的官职,但是他深知自己现在参与管理的雷州工业区在整个南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官职对于他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本来的吸引力…经营好这片土地,那才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湛江工业区从无到有,从只有一条土路,到现在有完整的交通,还有全中国唯一的双向轨道货运交通…更重要的是,第二钢铁厂已经从零开始,真正成长为南阳工业体系中仅次于石山坳煤铁工业基地的钢铁厂。
这一年来,他亲自指挥了每一座高炉的搭建,而且他极端聪明的聘任了一大批运送、调试炼钢炉的外国技师,这些付出,使得炼钢炉很快都投入了持续生产,十月份完成最后一座2吨马丁炼钢炉的调试后…每天能生产铸铁300吨以上。
他边走边向秦铠介绍着一座座巨大的炼钢炉…而秦铠不时提出的一些技术性问题,都由旁边一个30岁模样的年轻人回答…这个叫余隆的男子秦铠见过,以前是王飞带出来的徒弟,显然俨然已经能够单独承担任务了。
很快,在余隆的带队下,秦铠走进了巨大的厂房里,里面热气腾腾的生产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火红的铁水从转炉倾泻而下,然后转到轧钢机上进行连续浇铸、压轧,一次性就形成了一根长长的初胚铁件,然后经过加热,二次轧钢形成了“工”字行的铁轨胚体。
火红的铸铁轨道在轧钢设备上滚动,经过粗轧、中轧、精轧后,一根做工精良的28公斤轻铁轨已然成型,然后经过测量、重新锯切、矫正冷却后,一次成型的铁轨工艺就算完成了,最后由工人用铣头钻孔,完成最终的加工。
一根25米的铁轨在滚轴线上缓缓传动到终点下线,这一根40公斤/米的铁轨就重一吨,一年半之前马尾钢铁工业的产能不过6万吨,光是生产军用和机器零件的都捉襟见肘,好在随着石山煤铁基地和第二钢铁厂的产能扩张,迅速形成了新的重工业源动力。
秦铠来到调运钢轨的车间,这里已经有大量的成品钢轨生产完毕,都是40公斤/米的中型钢轨,可以适用与大型货运的需求。
一旁的余隆抚摸着冰冷的钢轨,自豪的向秦铠解释着整个工艺流程,不过,他却不知道,这是马尾实验室在秦铠提供的轧钢技术信息基础上改良原来的轧钢机器,从而实现了铁轨热轧一次成型的工艺。
“大人,我们已经按照生产计划,全部20跟轧钢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在人力充沛的情况下,一天能生产200跟铸铁重型轨道,基本达到了您要求的生产速度,之后生产工人熟练后,最终能达到每天生产300根铁轨的速度!”陈炳昆可没忘记展示下巨大的成果。
每天300吨的铸铁生产能力,可惜只能完成200跟钢轨生产,不过,这样的生产效率,已经让秦铠笑的合不拢嘴了,他是完全忍不住的开心,马上投入建设的广东铁路网建设,即便是第一期的400公里铁路,依然将为南洋体系的重工业提供接近500万两的败入。
整个国内,唯一能生产合格铁轨的只有马尾的重工业,虽然自己的小小的扇动了一下蝴蝶翅膀,张之洞那家伙提前在湖南也开建了炼铁厂,不过由于选址和铁矿石的质量问题,产能十分有限,而且质量很差,根本无法投入市场销售,更别提制造铁轨了。
秦铠心中偷笑,这铁轨大批量的投入生产,这可是意味着南洋重工业体系第一次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以这样的生产速度,全面完成广东铁路公司第一期的铁路建设用铁轨只需80到90天时间。
“元廷,有没有测算过这铁轨的成本?”
“算过了,刨除矿石、煤炭、工人蒺酬,每根铁轨造价接近50两白银,若是轧钢熟练后,还能降低两成的成本…………”
听到这里,秦铠笑的非常的愉快,大把的银子开始想自己招手呢!纟未完待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