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戴勒姆的专利-《工业中华》
第(2/3)页
但是,卸磨杀驴这等简单的故事,他可不是没考虑过,这些智利人多为白人掌权,义军目前还有一席之地,那也是形势所迫的结果,一旦战争结束,这支华人军队的结局那完全是一个未知数。
想到这里,他把信转手交给一旁的一名三十岁左右、长须粗犷的男子,这位就是现在陈永录的军师穆青,别看他长相粗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读书人,数年前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跟着洋商来到秘鲁做了苦力,和陈永录却成了好友。
“穆兄弟,你看看这信……”
穆青其实刚才就颇为惊讶,这里离开故国万里之外,对方竟然能找上门来,这绝对不是自己见惯的那种大清**官员能干得出的事情,这里除了鸟粪和硝石,并没有其他的大清看得上的东西,算起来也就西洋人把这些玩意当宝似的运来运去。
仔细看了看来信后,他更加确信了一点,他冲着陈永录微微点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很多事情还需要具体面谈的!
“王伢子,前面带路,我和军师亲自去迎接这位马大人……”
------------------------------
派驻柏林的王黎现在已经完全胜任了南洋体系代言人的角色,他时常游走在德国外交部,不时到德国几座为南洋体系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大工厂里转转,探望这些被教官称为未来希望的技术人员,看到这些人玩命的在德国厂子里学习,说实话,他也感到十分的振奋。
在这里的两年多时间,王黎的思想上可谓是得到了一次彻底的升华,德国工业的迅猛发展,激发了他无比的工作热情,利用不断派驻当地的学生、工人,他也迅速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工作网络,现在,各种重要的技术信息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汇集到他的桌案上,然后在通过电报或者马尾海运的船只送回国内。
现在,他却不在柏林,晕头转向的坐了整整一天的火车,然后又雇佣了一辆马车在斯图加特的碎石路上,到了中午时分,他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离开斯图加特5公里的小镇康斯塔特上的一家机器厂。
这其实是一家占地不过几亩的小厂子,孤零零的一座机器车间和不远处提供动力的一座锅炉蒸汽机房是整个厂子唯一两座房子,木制的大门上早已长了青苔,门口只有一个60多岁的长胡子老汉坐着晒太阳。
看到竟然有位客人来访,老汉也是非常惊讶,等看到来人竟然是一个衣着得体的东方年轻人,德国老头还真以为王黎是迷路来的,所以也不上来问话。
王黎仔细看了看小工厂门口已经略显残破的标示,这才确认这就是自己要来的地方,他带着助手上前问道:“您好,我是来自柏林的客人,前来拜访戈特利布?戴姆勒先生和威廉姆斯?迈巴赫先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