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汉末大儒庞德公-《三国演业》


    第(3/3)页

    还有一种原料,碳酸钠或者碳酸钾,两种制作玻璃各有特色。

    碳酸钠,俗称纯碱,现在却还做不出来,不过碳酸钾就不要太简单。

    平时的草木灰,成分主要就是碳酸钾,正好,碳酸钾所得玻璃,与钠玻璃相比,钾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较小,较难熔化,较耐受化学药品的侵蚀,可用于制作一般的化学仪器。

    “好!就是他了!”

    “我记得腓尼基人刚刚开始现制作玻璃是,大一笔,嘿嘿!”

    杨锡制作玻璃却跟他们不一样,是有要求的,腓尼基人,只是偶尔将苏打和沙子在一起,加热现出现玻璃球,卖玻璃球都赚了大笔钱。如果是将玻璃做成酒杯呢。

    想到这里,杨锡开始研究玻璃的各个工艺程序。

    玻璃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等工序。配料简单、按照科技树上的配方来,熔制就是将配料用坩埚加热,到一千三百度以上,是料融成玻璃液,这也简单,杨锡现在有煤,有鼓风炉。成型退火也简单,成型就可以人工成型,玻璃液的高温退到低温,并不会变成固体,而是液体,用管子将玻璃液吹成想要的形状就行。如果要批量生产,直接要牛憨去做几个钢模也成。

    第二天一大早,杨锡就叫来了董才等人,安排配置原料之事。

    董才等人,莫名其妙,但大家都知道,杨锡一个点子出来,虽然千奇百怪,但一旦成型,就是震惊所有人的大事,索性都不去想,只去做。

    数日后,董才等人6续回来,而辰河工厂其他各项也准备就绪。

    辰河玻璃部门,由冠溪的妹妹,冠田作为主管。此时这些最早跟随杨锡的,学识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然前很多了,做这个主管,自然是如鱼得水的。

    经过七八天的实际操作,终于出来了第一只玻璃杯,此时只见这玻璃杯晶莹剔透,若是杨锡不再生产,估计价值连城都说得。

    众人再次被杨锡的奇思妙想所折服,董才则异常兴奋,这又是一大财源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