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夜入苏府韩一回-《无限剑典》
第(2/3)页
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开展,整个朝堂上就被无形之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王安石为,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人为辅,主张推行新政变法的新党,而另一派则是认为新政虽切中时弊,但实行上颇有问题,因此极力反对的旧党,其中也不乏司马光、韩琦、欧阳修这些名人。
而苏轼原本也属旧党,但他却看出新政之中确实有不少地方对国家颇有助益,而苏轼又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性子,每逢朝堂辩论,他觉得哪边有理就帮哪边说话,结果一来二去反倒是把新党、旧党全都得罪了。
但苏轼此举,反倒吸引了一些与他一样不沉溺在所谓的‘新旧党争’之中,而是着眼于朝廷大局展的官员站在他的身后,于是也就形成了朝堂上实力最弱,但却也不可令人忽视的第三党,由于这一党的主要成员大多是四川人,因此被人称为蜀党。
蜀党既不像旧党那样反对改革,也不像新党那样主张激烈的改革,而是希望双方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妥协,然后逐步的开展改革,从整体展的角度来讲,蜀党无疑更加切合实际,但在非我即敌的朝堂争斗当中,这种中间派往往是最不受人待见的,因此性情耿直的苏轼干脆自请外调,图个清静。
此次苏轼再度被召回京,其实就有蜀党中人在暗中谋划,他们需要苏轼作为他们的领路人,但不想苏轼刚一回京就在朝堂上与司马光因政见不合而生口角,若非身为大文豪的苏轼名声极大,而司马光也不想给世人留下‘一手遮天’的印象,这才没有立刻就把苏轼逐出京城,而是暂时把他闲置了起来。
但是在这些读书人的眼中,得罪了丞相司马光的苏轼被贬出京已成定局,而这也几乎是如今开封府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共同想法,这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大势所趋,而赵紫龙和萧峰要做的,就是逆着大势强行而起,这其中的难度之大令赵紫龙都有回去藏经阁继续守株待兔的心思了。
大约晚上八点左右,赵紫龙和萧峰先后脚回到客栈,两人把他们打听到的消息互相一印证,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
一看他们这副表情,阿朱眼珠一转便笑嘻嘻的说道:“你们两个在这里想得再多也只能算是事外人,还不如听听那位东坡先生有什么打算!”
阿朱此言便如一道惊雷,顿时打开了两人的思绪,萧峰当即说道:“虽然苏东坡所住之地较为偏僻,但白天毕竟人多眼杂,不宜行动,还是晚上去最好。”
赵紫龙紧接着说道:“择日不如撞日,趁着现在还不是很晚,我们今夜便去一会这位东坡先生!”
一言至此,赵紫龙和萧峰当即再次出了客栈,大约八点半左右,两人便已来到苏东坡在开封府的居所附近。
在来这里的途中,两人路过了司马光的丞相府,哪怕天色已深,但丞相府中来往客人仍是络绎不绝,那样喧哗的一幕与苏东坡府外的冷清形成明显的对比,也让两人深刻意识到,此时开封府中众官员对苏东坡是持怎样的一个态度。
两人一连翻了十几天少林寺的院墙,潜入的本领不说已经练到炉火纯青,但也非是寻常高手所能觉,不想两人刚刚进入院中便被人喝破行踪。
“什么人!”伴随着一声正气凛然的大喝,数十点肉眼难见的寒芒分别向着赵紫龙和萧峰浑身各处要穴射来,但这寒芒之中并未蕴含杀气,寒芒所指的穴道也没有死穴,显然是以擒敌为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