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怎么样,很好吃吧”,杨雪脸上带着笑容。 “知道你是大厨师,所以一般的饭菜,你根本就看不到眼中,所以,我想了好久,才决定带你来吃谭家菜”,杨雪脸上带着笑容。 “谢谢,这菜确实非常好吃”,周瑞点了点头。 “那还用说,要知道,这谭家菜在京都,有着百年的历史”,接着,杨雪给周瑞详细介绍起谭家菜。 一九零九年,谭宗浚之子谭瑑青返京,与三姨太赵荔凤沉迷膏粱,依谭府“谭家菜”的味极醇美和谭府的翰林地位,聚京师官僚饮馔,使得京师官僚假谭府宴客成为时尚。 “谭家菜”走向社会、对外营业。 “谭家菜”坚持以“选料精、下料狠、做功细、火候足、口味纯”的门规数十年如一日,当红其时,获“食界无口不夸谭”的美誉。到了三十年代更是名声大震,当时的政界、军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要人,以用“谭家菜”宴客为光宠,即使提前半月预订也不嫌迟。 京师外的人也要想方设法以品尝“谭家菜”为快。 清亡后,谭家逐渐败落。 但是在饮食方面,谭宗浚之子却不愿意稍有收敛,但坐食山空,以后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便悄悄地承办家庭宴席,但碍于面子,还不肯挂出“餐馆”的招牌,不过生意却日益兴隆。 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慕名而来,以重金求其备宴。 “谭家菜”通过这样的家庭小宴而流传到社会上来。 渐渐地“谭家菜”已成历久不衰的时尚招牌菜,故此社会上曾一直流传有“戏界无腔不学谭(即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指谭家菜)”。 一九五八年,周恩来同志亲自安排“谭家菜”驻京都饭店西七楼。 时至今日,谭家菜被完好地继承了下来,并获得了新的发展。 做为华夏官府菜中的一个最突出的典型,谭家菜不仅赢得了许多国内外老饕的赞美,也引起了不少烹饪研究家的兴趣。 从华夏烹饪历史角度说,谭家菜是一块活化石,提供了一份研究清代官府菜的最完整而准确的资料。 谭家菜是靠味道的鲜美和质地的软嫩而获得人们一致赞扬的。 报刊对于谭家菜曾有“其味之鲜美可口,虽南面王不易也”的评价。 当时订谭家菜宴席,必须转托同谭青相熟之人。 潭家菜的价格是一般中产之家不敢问津的。 京都历来为首善之区,人文荟萃,各方面的历史人物云集,无论政界、军界、财界,炙手可热的名人很多,“口之于味有同嗜”,都想来尝尝谭家菜。 第一次吃得好,第二次还想来。 因此谭家菜的生意从未清淡过。外地人,也要想方设法以吃到谭家菜为快。 吃谭家菜有一个条件,不管就餐者与谭家是否相识,都要给主人多设一个座位,主人也总是要来尝上几口,以这种形式,来表示“我这里并不是饭馆”。 其目的,就是为了面子。 谭家菜贵则贵,但燕窝鱼翅,山珍海味,俱是拿手菜;所有器皿,古色古香,都是顶上古瓷;一间客厅,三间餐室,家具皆花梨紫檀;古玩满架,盆景玲珑,四壁是名人字画,室雅花香,设备齐全,绝非一般餐馆可比拟。 因此,凡吃过谭家菜者,皆称“不为妄费”。 就在两个人品尝的时候,突然房门被打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