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塔波萨库斯大会战(二)-《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2/3)页

    中路最前列是阵形松散的波斯弓箭手,其后是一字排开的印度战象和镰刀战车,战象位于中央、战车在两侧,再其后是3000名波斯披甲骑兵?    在骑兵的后面两万名希腊重步兵和一万名不死军呈一字展开。阿尔塔薛西斯位于后方?    在他身后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波斯湾沿岸的种族部队。

    右翼最前列有波斯弓箭手和来自亚美尼亚、帕提亚、米底的弓箭手混编部队,其后是米底和巴比伦的100辆战车,战车之后是杜客亚、亚美利亚、波斯的步兵,再其后是里海周边部族组成的队伍,如叙尔卡利亚人、塔普利亚人等等。在右翼的最右端有来自亚美利亚、帕提亚、米底的一万多名骑兵。

    左翼最前列有波斯、阿拉伯、巴克特里亚、阿拉霍西亚的弓箭手混合部队?    其后是波斯、卡里亚、苏萨以东的东乌克西安人、西塔凯尼斯人组成的步兵,再其后是以阿拉霍西亚、巴克特里亚为首的远东种族部队。在左翼的最左端是以波斯、斯基泰、巴克特里亚为首组成的一万多骑兵?    阿拉伯的500名骆驼骑兵位于最前。

    从波斯人的列阵情况就可以看出,波斯阵型有着厚实的纵深?    其中路力量最强。

    波斯人之所以做这样的布置,是考虑到戴奥尼亚军队重步兵多、近战能力强?    因此加大纵深?    以增强近战中的相持能力。不管是出于安全考虑?    还是为了消除阿尔塔薛西斯的恐惧(阿尔塔薛西斯在与小居鲁士一战中,遭受到小居鲁士的标枪伤害,有心理阴影),中路的力量必须加强。

    因此拉拉巴苏斯趁机提出建议:在中路囤积重兵,利用战象、战车撕开对面敌人的防线,再用披甲骑兵冲击,将敌人重步兵彻底搅乱,希腊重步兵和不死军再跟上冲锋,彻底冲垮敌军,从而赢得会战胜利……

    阿尔塔薛西斯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而戴奥尼亚军队所采取的阵型是:

    中路由第一军团、第四军团、第七军团、第十二军团第十五军团呈棋盘格阵型展开,合并时厚度为10个纵列,在其后方中央有5个轻步兵大队,整个中路的指挥官为马托尼斯。

    左翼由第二军团、第五军团、第八军团、第十四军团、第十六军团呈棋盘格阵型展开,同样合并时为厚度10列,后方再无其他部队;

    左翼最左端由第一骑兵军团、第三骑兵军团、高卢骑兵军团和2000名努米比亚轻骑兵组成,其后部是九个轻甲兵大队。再后方有6个轻步兵大队和2000名巴里阿利投石兵。

    右翼由第三军团、第六军团、第十一军团、第十三军团、第十七军团以棋盘格阵型展开,合并厚度为10列,后方也无其他部队。

    右翼最右端前列由第二骑兵军团、第四骑兵军团、伊比利亚骑兵军团和2000名努米比亚轻骑兵组成,后部同样是九个轻甲兵大队。再后方是6个轻步兵大队和2000名巴里阿利投石兵。

    戴弗斯国王所在的指挥中心居于中路的后方,除了宫廷卫队的护卫之外,还有第十八军团、第十九军团、第二十一军团位于其左右,作为预备队。

    从戴奥尼亚军队所列的阵型可以看出戴奥尼亚集重兵于两翼的两端,显然是想要先击溃波斯人的骑兵,然后从两翼迂回包抄。波斯骑兵明显强于戴奥尼亚,戴弗斯居然要从敌人最强处着手,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虽然波斯军队数量是戴奥尼亚军队的两倍,但由于波斯王阿尔塔薛西斯的谨慎,明显加大了阵列的纵深,而戴奥尼亚军队由于戴弗斯国王的自信,步兵阵列仅仅保持了10个纵列的厚度,因此双方阵型的长度几乎相当,都长达15里。

    波斯军队兵种来源复杂,不但服装各异,武器各异,就连士兵本身也差别很大,因此即使整个阵型大多数是密集阵列,而且是站在平坦的战场上,但经验丰富的戴奥尼亚侦骑依然可以通过仔细的观察,大致判断出波斯阵型中前部的兵力布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