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和平典范-《航空霸主》


    第(2/3)页

    而这种情况下,7o年代末,根据部队8o年代中后期武器装备更新需要,结合世界歼击机展水平,中国的航空工程师们提出了歼-8大改的设想,以便在8o年代为部队提供能够拦截高空和低空高入侵目标能力的歼击机。

    由于新歼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拦截逆火轰炸机,这就要求其音性能要好,三角翼优点就是展弦比小,激波阻力小,音度/跨音气动性能较好,气动焦点变化平衡,另外结构强度什么的也比较好。

    在中国航空工业整体气动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三角翼布局的歼-82较好得满足了设计要求。

    但三角翼缺点就是诱导阻力大,亚音时的续航能力和机动性能都不好。

    而且想拦截逆火轰炸机,除了要想优秀的飞行性能外,完善的航电系统亦必不可少,特别是下视/下射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pd雷达。

    歼-82最初准备配备的是14所研制的1471雷达,但当时中国在此领域的基础几乎是空白,尽管1471不是全波形雷达,只有中/低两种脉冲重复率,但其技术难度亦让当时14所的雷达工程师们望而生畏。

    作为1471雷达的备份,长虹厂也开始在2o4的基础上研制具备拦射能力的2o8雷达。尽管其是单脉冲火控雷达,不具备下视/射能力。但研制工作仍然不顺利,可以说困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最高军事委员会决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系统的办法也解决歼-82配套系统落后的问题。

    这个时候,闻到钱味的美国人开始找上门来了。

    从1982年到1987年,中美两国就引进航电系统进行多次谈判,参与竞争的有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和格鲁曼公司。

    洛克希德是F-16战斗机的制造商,格鲁曼则是F-14“雄猫”战斗机的制造商。

    最终,经过多次对比后,中方选择了格鲁曼公司作为外方总承包商,飞机系统的安装,检测,测试及试飞则在该公司在纽约长岛的比斯派格工厂内进行。

    其中雷达选用美国的an/apg-66雷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