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 推上神坛-《大戏骨》
第(2/3)页
两位演员携手奉献了新世纪以来最精彩也最震撼的对手戏之一,西蒙斯的魔鬼导师形象让人想起了阿尔-帕西诺在’魔鬼代言人’里几近着魔的骇人姿态;而霍尔则以坚韧不拔、细腻丰富的表演让男主角在追逐艺术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完全蜕变,以具像化的方式赋予了爵士艺术生动的灵魂。
西蒙斯作为引导和催化的角色贯穿整部作品,但所有的戏剧重量还是落在了霍尔身上,而霍尔不负众望地再次奉献了顶级演出,这位年轻演员在表演领域的探索和突破已经达到了全新高度,真正地让表演成为了一种艺术。
西蒙斯和霍尔的表演,让观看这部作品成为了一种煎熬却也成为了一种享受。”
毋庸置疑,伊丽莎白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满分,并且出现在了“纽约时报”官方网站的头版头条,以这样的方式表示了杂志的官方立场。
如果说“纽约时报”代表了东海岸的主流观点,那么“洛杉矶时报”则是西海岸的旗帜媒体——即使是“综艺”、“好莱坞报道者”这样的专业媒体,在不少新闻事件方面,他们的观点也都朝着“洛杉矶时报”看齐,权威性自然是无需赘言。
一直以来,“洛杉矶时报”对于东海岸出身的蓝礼都保持了一份冷静——不仅仅是蓝礼,伍迪-艾伦、韦斯-安德森、托尼-凯耶、诺亚-鲍姆巴赫等等等等,他们都是一视同仁。与个人喜好无关,更多是一种艺术文化氛围的差别。
当然,优秀作品就是优秀作品,“洛杉矶时报”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赞扬之词,但相较于东海岸的追捧来说,他们的评论更加冷静一些,少了些许狂热;反之亦然,有些作品在“洛杉矶时报”所代表的西海岸备受推崇,但在东海岸就平静许多。
东西海岸的文化差异是整个北美大陆沿袭多年的地域特色,与历史成因息息相关;而更加鲜明的是中部地区,这里有着许多宗教属性的媒体杂志,观点更加保守,态度更加顽固;另外,还有新时代的网络媒体则削弱了地域影响力,却扩大了网络因素,观点也更加与众不同。
自然而然地,“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的观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此次,面对“爆裂鼓手”,“洛杉矶时报”的资深影评人罗杰-摩尔(Roger-Moore)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到底应该如何称赞蓝礼-霍尔呢?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一部电影上映之后的固定套路,每一位影评人和记者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希望可以通过语言的艺术来表达自己的震撼与喜爱。
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令人产生挫败感的过程,因为词汇的匮乏总是让人产生无力感,而且,长时间的赞扬也让普通的话语失去了魔力,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吐槽和咒骂霍尔的冲动。
但更换角度之后来看,这却是一个魔法创造神奇的过程,因为这位演员总是能够在表演的世界里创造更多奇迹。称赞霍尔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但’爆裂鼓手’却进一步证明了,那是因为他值得如此待遇。
蓝礼-霍尔又做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