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难能可贵-《大戏骨》


    第(2/3)页

    在不久之后的2012年,“艺术家”以争议的姿态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之后,学院连续两年都将最佳影片颁发给了保守内敛、四平八稳、致敬黄金年代的作品,引发了公众的质疑狂潮,对奥斯卡大失所望,甚至引发了业内不少从业人员的抱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洛杉矶时报”挺身而出,进行了专业调查。

    人们这才发现,其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从来没有正式公布过其会员的具体名单,由于会员资格是终身制,所以其中已经不在电影行业的会员不在少数,投票者之中不乏保姆、书店老板和已经退休的维和部队招募员,让人啼笑皆非。

    “洛杉矶时报”深入行业内部,通过电话、邮件以及订阅“综艺”、“好莱坞报道者”等多元化的方式,还阅读了奥斯卡的刊物、简历和自传等等,并且派出大量记者深入采访,最终得以确认了超过五千一百名评委的真实身份。

    统计结束之后,结果引发了媒体的一片震惊,第一次让人窥见了奥斯卡的真相。

    根据计算,奥斯卡评委的平均年龄为六十二岁,年龄小于四十岁的评委仅仅只有百分之二,而大于六十岁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四。其中,还有数百名学院成员,超过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都没有参加过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的制作。

    在这之外,学院一共拥有十五个分会,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摄影师等等。

    首先以种族和肤色来看,有些分会几乎全部都是白人男性。在每一个分会里,白人的比例全部都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唯一的例外就是演员分会,在这里白人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八。在管理层的分会,百分之九十八的成员都是白人。

    其次以性别来看,在奥斯卡主要评选部门里——除了演员分会之外,男性的比例全部超过百分之九十;更为可怕的是,学院一共拥有四十三名理事会成员,女性只有六人,而有色人种成员仅仅只有一名。

    当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毕竟奥斯卡已经来到了第八十三届,在八十年代之前,黑人和女人的历史地位也就决定了学院成员的基础,至于完全被忽略的亚裔,就更不要多说了。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学院开始有意识地吸收跟多新鲜血液,以增加奥斯卡评委的多样性。

    比如说,章/子/怡在2000年的凭借“卧虎藏龙”打开了美国市场,后来又奉献了几部不俗的作品,甚至一度差一点就依靠着“艺/伎/回忆录”赢得最佳女主角提名,虽然最终失之交臂,但她还是受邀成为了学院评委中的一员。

    自2004年开始,学院开始公布邀请入会的人员名单,不过,到底谁加入了,谁拒绝了,他们不会进一步公布。

    经过十年的沉淀,现在学院的评委构成发生了些许变化,百分之八十九是白人,百分之七十三是男性。但少数族裔和女性成员,依旧是弱势群体。

    成员的性质单一,继而导致了视角单一、观点单一,也使得奥斯卡每一年的奖项走势有迹可循,继而出现了韦恩斯坦兄弟这样的“小金人狙击者”。

    2005年,“断背山”输给了“撞车”,一点都不奇怪;至今为止赢得最佳导演提名的女导演只有四位,也不稀奇;今年,演员部门二十个席位加上导演部门五个席位,清一色全部白人,黑人集体缺席,这也不意外。

    隔三差五,奥斯卡都会面临“太白了”的指责,又或者是“社交网络”这样大胆创新的作品遇冷,这都是有迹可循的,改变历史,不是单单依靠一部作品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即使奥斯卡是目前全球瞩目最高、权威最高的颁奖典礼,却不意味着它是最公正的,它,依旧有着自己的属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