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可怕的皇帝-《御前护卫花冲》
第(3/3)页
包拯微微扫了一眼王延龄和庞吉,开口道:“莫非此事与襄阳王有关?”
仁宗皇帝点头道:“庞太师昨日交给朕一封庞昱的家书,信中写明其已拜入襄阳王门下,并劝庞太师一同归降襄阳王,做他的内应。”
庞吉急忙跪倒:“臣死罪。”
皇上摆手道:“太师何罪之有?乃是大大的功臣,此事正好就是捉拿襄阳王党羽的突破口,包卿,你要仔细斟酌,朕等你的好消息。”
包拯叩道:“臣定不负圣上所托!”
“好,包卿免礼,此事你打算怎么做,可有什么需要朕帮你的,朝中三位宿老都在,你也可以趁此说明,朕当全力支持。”
包拯沉吟片刻,抬头道:“万岁,臣想求一道御刑!”
皇上不解道:“御刑?”
包拯正色道:“不错,臣不过四品知府,那庞昱乃是安乐侯爵,又是太师之子,臣有何能将其治罪?臣请御刑,为的是将之就地正法!”
“就地正法?”庞吉三人都是一惊,庞吉更是脱口说出了声。
皇上道:“为什么要就地正法?难道你不想从他嘴里套出什么东西么?”
包拯正色道:“不必,他与襄阳王沟通,必有书信等物证,而且身边当有亲近之人可以为人证,将其治罪不难。”
王丞相纳闷道:“那为何不押解入京,交付大理寺审讯,由万岁定夺呢?”
“王丞相,襄阳王的党羽在暗,我等在明,由陈州入京,一路之上难保无事,倘若安乐侯被人劫走,朝廷威严何在?襄阳王或可趁机起事,那些鼠两端之辈,经此一事,难保不会投效其麾下,故而包拯认为,押解安乐侯入京,颇有风险,不如奉御刑就地处决,一则陈州百姓称颂吾皇英明,二则震慑襄阳王及其党羽。”
王丞相等人皆恍然大悟,显然包拯心思很细,将各方面的心思都已算好。在他眼里,将安乐侯治罪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处理。
皇上沉思一阵,对包拯道:“既然如此,朕赐你一道御刑,但具体内容朕现在还没想好,爱卿可有何主意?”
包拯摇头道:“臣亦尚未想好。”
花冲在心中默默道:“公孙先生。。。虽然不知道您现在在哪,但是我对不起了。。。剽窃个专利先!”
“回万岁,臣花冲对这御刑有一想法,请吾皇定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