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狗头人大练兵-《论狗头人如何种田》
第(2/3)页
因为一开始就是想造12磅炮(炮弹重量为5.4公斤左右),最后很是下了一番血本,用杂质最少,成分上好的生铁,使用铁范法,浇筑了四门不同规格的试验品,整整用了两炉铁水。
为了保证制造度与成品率,还实验性的加入了炮管中心冷却技术——就是在炮管中心的模具里增加了流水散热结构,玩过水冷机箱的同学想必能想象出来,历史上,这一招叫罗德曼法,美国人明。
因为自然冷却的条件下,炮管外壁因为容易散热会先冷却,炮膛内壁一般会最后才冷却,结果热涨冷缩,内外冷却度差别太大,容易开裂变成废品。
只要在炮膛的铸造模具里,事先加上水冷装置,就能大大减少这个问题,只是冷却度一样有讲究,炮管内部外部冷却需要合适的度比例,否则也是一样裂给你看。
幸好,12磅炮不算是大家伙,徐平安采用了保守一点的冷却度,成功过关。
做出来大炮基本令人满意,虽然外表粗鄙了些,但威力绝对物有所值,徐安平采用双倍加强的黑火药试射,仍然禁受住了考验,最后,除了一门炮用于测试寿命,被打到报废,其他三门都可以拿出去用了。
但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这几门炮太重了,自重过7oo公斤(12磅青铜炮约55o公斤,铁炮要比青铜重很多,但徐昆仑没经验,把炮造的更加厚重了)。
加上炮架炮车,高达9oo公斤以上,现在没有足够的牲畜来拉它,用普通人力拉车,走野外的烂路,至少要4o多人才行,更不用说狗头人了。
适合狗头人的大炮,自然应该是狗头人也能拖得动的玩意。
造了两批炮,徐平安也经验大涨,很多想法得到了完善。于是,一款思路成熟,性能可靠的大炮闪亮登场——6磅滑膛炮。
这款炮,不仅仅是工艺进步了,徐平安甚至鼓捣出了历史上没出现过创新玩法。
这款炮,炮管是分为两层的,内层炮管为钢——先浇筑一个铁棍子,狗头们精细打磨,然后在这个铁制的胚子上,狗头人分成几组,把烧热的钢板包住胚子,敲出内圈炮管,最后掏出那个铁模,一个“炮管极薄”的钢炮就出来了。这一步基本是老式的工艺,除了很费人工,并不算太难。
然后在把这个薄管子与事先准备好的铁范组合起来,把生铁水浇进去,因为钢的熔点高于生铁,倒不用担心内部的一层炮管变形。这样,就形成了第二层生铁炮管,它紧紧的包着内部的钢炮管,物理性能还算不错。
这种设计很费人工——用一堆薄钢片生生敲出来一个内层炮管子,还要保证质量,占用的工匠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好处就更多了,双层炮管,其中内层还是钢,能承受更大的膛压,还大大节约了钢铁用量,这等于减轻了重量!
同时,内膛精度比纯铸造的火炮高得多,不需要那么长的炮筒子了,这又可以降低火炮长度,再次节约了重量。
最后的成品为:
未命名制式六磅炮野战炮,口径9omm,,身管内径长135omm,炮总长15oomm,钢铁双层身管,炮身有数道加强肋,炮尾最粗处约2oomm,向前递减。
炮身质量25o公斤,炮车重1oo公斤,炮架、尾撑单辕,双车轮,结构为包铁强化木轮,有简易高低机,无水平方向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