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九章 兴趣-《梁柱》
通过偶然间看到的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然后想起了自己中学历史课上跟《梦溪笔谈》傻傻分不清楚的另一本科学著作《天工开物》,还有它的作者就叫宋应星之后,萧木和林檎便商议好了要亲自来王静远家验证一下,这个借住在这里的宋应星,是不是就是那个历史课本里面的宋应星。
原本萧木觉得这件事情并不着急,反正宋应星就在王静远家住着又不会跑,相反他跟林檎想要出一次宫则是有点麻烦,所以按照萧木最开始的想法,是等最近找到了合适的出宫机会,再到王静远家里确认也不迟。但就在今天的早上萧木刚刚起床还没有穿戴整齐的时候,林檎便找了过来,向他指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事实。
这个严峻事实就是今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宋应星跟他的哥哥得知他们没有考中之后心灰意冷,说不定就会打算回乡去了——事实上宋应星兄弟确实就是这么想的,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去找人,虽然达不到大海捞针的程度,但肯定要比现在麻烦好多。
想到了这一点的萧木和林檎于是也顾不上中秋节的第二天就出宫合不合适的问题,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们决定立刻出发到王静远家去堵人——不给宋应星他们任何收拾行李回乡的时间。
萧木和林檎出宫说是麻烦,但要是他们两个人都铁了心决定的话,那自然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让他们收回成命,王承恩虽然一如既往地不赞成皇上和皇后总是往危险的宫外跑,但他还是接下了命令,然后以最快的效率做好了两位主子出宫的准备。
然后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的萧木和林檎到达王静远家里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准备实在是太充分了,宋应星兄弟不要说是收拾行李了,就连他们的人,都还没有回来。
当然来的早虽说不如来得巧,但至少比来得晚要好很多,得知宋应星兄弟两个外出查看会试结果还没有回来这一消息之后,萧木和林檎顿时都是送了一口气,只不过接下来他们就遇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而能问出这种尴尬问题的,自然非赵弃病莫属。
“萧公子,你这么厉害,肯定知道大宋先生和小宋先生有没有考中吧?”可能是赵弃病觉得在家等宋应星兄弟带回结果是在是太慢了,于是便采取了这么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向最为有资格知道会试成绩的萧木问了起来。
赵弃病的问题让萧木一时感到有些尴尬,毕竟他觉得自己不好直接告诉王静远他们这些满怀期待的人宋应星兄弟没有考中这样一个坏消息,而且虽说会试由自己这个皇上发起,但接受过后世现代社会教育的萧木,自然觉得最终的结果属于宋应星兄弟他们自己的隐私,理应由他们来决定要不要告诉别人,或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告诉别人,而不是自己代劳。
好在林檎及时帮萧木打了一个圆场,开口对赵弃病说道,“会试考中的举子一共有三百多人,你的萧公子也不可能一下把这么多人全都给记住啊。”
“是啊。”一向自认比较有急智的萧木这次也算是表现不错,立刻就领会了林檎的意思,“通过会试的考生一共好几百人,我也是今早才拿到的名单,还没来得及细看……”
当然萧木和林檎两天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结果的这个事实就没有必要告诉赵弃病他们了。
勉强躲过了这个话题,避免了一场尴尬,萧木觉得自己有必要赶快找点别的什么事情说说,好让赵弃病这孩子把这个事给忘了,免得他再冷不防地说出点什么让人尴尬的话来。
于是萧木便把目标瞄向了一直很安静的谢连惠,“连惠,你给本公子讲讲,你们的小宋先生,平日里除了读书,都喜欢些什么东西呀?”
萧木这个问题既有转移话题的意思,同时也可以从谢连惠这个小姑娘这里了解一下宋应星的兴趣爱好,从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借住在王静远家的这个宋应星真的就是那个科学家的话,那谢连惠一定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的,毕竟想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自然是不会说谎的。
“小宋先生懂的东西特别多!”让萧木和林檎没有想到的是,提起这个话题之后,原本一向十分安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内向怕生的谢连惠就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一般,说起话来流利了许多,眼睛当中也露着明亮的神采,“无论是天文地理、气候农桑还是纺织印染,小宋现实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经常把这些东西拿来讲给我们听,而且一讲就能讲上一两个时辰,我们都特别喜欢听!”
“是你特别喜欢听,我对这些东西可没兴趣。”谢连惠的话很快就遭到了赵弃病的反驳——很明显,即便是有了皇后娘娘亲赐的鸡毛掸子的威慑,但赵弃病这个喜欢欺负女孩子的毛病似乎并没有被完全克服。
“小宋先生确实十分博学,我们读书的闲暇之余,听小宋先生讲些天地万物运行的道理,也是收获不小。”最后是年纪最大的李师药的话,很明显,他对于宋应星讲的这些科学方面的东西既不像谢连惠那么感兴趣,也不像赵弃病那样不感兴趣,从他的那句“读书之余”便可知道,他对于宋应星讲的这些东西,无非就是当做了读书的调剂和补充罢了。
至此,萧木和林檎此番前来的目的事实上已经达成了,他们现在已经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借住在王静远家的宋应星,就是他们后世历史课本上介绍的那个,古代的大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毕竟既重名,又同样对这种“奇淫技巧”感兴趣的读书人无疑是不存在的。
所以等到宋应星兄弟回到王静远家,看到了胡云的时候,萧木和林檎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