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苦心-《梁柱》
在充满自信地对自己的智力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评估之后,萧木刚刚脸上的狐疑之色也终于消失殆尽,恢复成了平日里正常的“平易近人”的表情,对宋应星兄弟宽慰了起来,“无妨无妨,两位宋先生何罪之有?无须自责。”
然后萧木又是话锋一转,“不过我这次也是微服前来,两位宋先生还是叫我‘萧公子’好些,而且,我的身份,还要两位宋先生帮我保密,不要说给别人知晓。”
“遵……命!”此时仍然十分紧张的宋应星口中的“遵旨”差一点就说了出去,还好被他及时地发现,然后硬生生地给改成了“遵命”——这个同样也有些不伦不类的回答。
总而言之,萧木真实身份被认出这一幕小插曲总算是过去了,为了缓解宋应星他们的紧张表现而带来的尴尬氛围,王静远开口说道,“萧公子既然来了,为何不把隔壁院子的鲁大和梁过也叫来,大家一同聊天,岂不是更加热闹?”
然后王静远和宋应星兄弟又发现,刚刚才恢复正常表情的萧公子,此刻的脸上又充满了惊疑之色,跟他有着同样表情的,还有跟在他身后的萧夫人,以及跟在他们两人身后的“王管家”。
“鲁大和梁过原来竟然被安排住到了这里吗?”萧木愣了两秒钟,然后转过身去,小声地朝同样一脸惊讶的王承恩问道。
“奴婢失职,此时竟一无所知,请公子责罚!”然后萧木的问话就换回来了王承恩的连声请罪——这让萧木又想起了他刚刚穿越到大明,带着林檎和王承恩跑出皇宫,在大兴时候的那几天的经历,就是在王承恩随时随地的“奴婢有罪”的请罪声中度过的。王承恩的承认错误对萧木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像是一种折磨。
既然连王承恩也不知道这事,那很明显这个乌龙的原因一时肯定是无法查清了,于是萧木就只好尴尬地再重新转过头来,然后尴尬地问道,“你们都已经认识鲁大和梁过了?”
“回公子,正是。”王静远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我等全都理解了公子的一片苦心,那梁过虽是梁艳阳之子,但毕竟只是一懵懂顽童,梁艳阳纵然做下再多错事,跟那孩子也是无关的,我等绝不会将对梁艳阳的怨恨之心,迁怒到梁过这个无辜孩童的。而且萧公子给梁艳阳的儿子改名为‘梁过’,这其中的深意,更是让我的钦佩不已。”
“嗯,如此便好,如此便好,你们能放下仇恨的执念,接纳鲁大和梁过,朕,哦不,我深感欣慰……”很显然萧木发现王静远似乎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把原本由于乌龙而让鲁大和梁过住到他们家隔壁的意外,当做成了自己的“一片苦心”,既然这样,萧木也算是有了台阶,于是便很自然地就顺着王静远给铺好的这台阶走了下来,只是在走的时候还稍有些紧张,以致把“我”又给说成了“朕”——明明刚刚萧木还在嘱咐宋应星兄弟,不要用皇上的称呼来称呼他。
至于王静远到底是一直到现在都只是觉得鲁大和梁过的出现是萧木的“一片苦心”,而并没有认识到这其实是一个乌龙事件;还是他原本觉得这是萧木的“苦心”,刚刚意识到了这“苦心”背后的乌龙本质;还是说他从最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乌龙,只是单纯地为了帮萧木打圆场,而说成是“一片苦心”。这个问题对于萧木来讲已经并不是很重要了,总之眼前的尴尬成功地过去了就好。
而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没有开口说话的林檎,则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她觉得前两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在前两种可能性当中,第二种又是可能性最高的,毕竟刚刚萧木一脸尴尬的反常表现,还有他跟王承恩嘀嘀咕咕的样子大家都看在了眼里,王静远只要不是跟萧木一样的榆木脑袋,应该怎么都能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当然,毕竟这么多人在场,林檎当然还是要扮演好一个“萧夫人”该有的样子,至少跟和萧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相比,林檎简直淑女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虽说她看破了刚刚王静远的解围,但也不会立刻就开口告诉萧木,更不可能向平常一样,抓住机会狠狠地嘲笑他一番,而是跟其他人一样笑吟吟地,听着大家赞美着萧公子的“一片苦心”,见证了一个甚至可以流传后世的“美谈”的产生——当然,这个美谈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乌龙这种大煞风景的大实话,是不可能有人会说的。
总之,既然王静远一家已经解开了心结,完全接纳了鲁大和梁过的存在,那萧木自然也不反对王静远刚刚的把他们两个也叫来,大家一起热闹的提议,毕竟萧木和林檎这次出来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热闹,既然由于下雨而去不成热闹的大街,至少在王静远的家里,要足够的热闹才好。
很快鲁大和梁过就被王静远给叫了过来,一时之间,王静远的家中的热闹程度提升了好几个等级,这么多的人让原本很宽敞的正堂都显得有些拥挤,这还是萧木的绝大部分锦衣卫随从都被安排到了西厢房去休息,没有继续在正堂碍事的前提下。
众人聊着天,王静远则是忙着跟冯氏商量着准备饭食的事情,然而他们的商量注定是得不到结果的,因为今天家里的客人实在太多,原本的菜蔬远远不够用来招待这么多的客人的,看起来似乎只是多了萧木、林檎还有鲁大和梁过,但萧木庞大的随从人员,也同样不可忽视,至少王承恩、杨韬、胡云这几个人,都是很可能要同桌吃饭的。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而解决的方式,则是有些另类,或者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因为出了一个更大的大问题,比这个问题不知道要大上几万几亿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