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计议与帝心-《梁柱》
第(1/3)页
听瞿式耜说完了下策,原本气血上涌的钱谦益也逐渐冷静了下来,不像刚开始听到上策的时候那么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下策听起来并不像上策那样令人热血沸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做出最后的决定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冷静。笔趣阁Ww W. biqUwU.Cc在仔细地权衡利弊、分析得失,考虑了足足有一盏茶的工夫之后,钱谦益终于做出了决定:“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依老夫之见,中策不急不缓,正可行之。”——同样跟《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入蜀时候的经典桥段一样。
“恩师英明,学生也以为中策最好。”瞿式耜也附和着说道,“学生在此便预祝恩师明日之后成为大明的信任辅了。”
“哈哈,起田真乃吾之子房也。”钱谦益抚掌而笑,赞许地说道,“为师若是侥幸成为辅,一定不会忘记起田的功劳。”。
“恩师过奖了,学生还要靠恩师栽培……”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对明天的早朝也充满了信心。
……
类似的场景在其他官员的府上也同样在上演,就比如说周延儒的家中,今晚也有贵客到来。
“长卿兄,明日早朝,关于来阁老辞官之事,我等该如何应对?”周延儒询问的对象,正是温体仁。
“玉绳,来宗道辞官事突然,皇上的态度也不明朗,此事非比寻常,而且处处透着诡异,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不可不谨慎行事啊。”温体仁对周延儒说了一番他的看法,这话说得倒也是四平八稳,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谬误,但也看不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不知长卿兄有何良策?”周延儒当然无法对温体仁刚刚不痛不痒的话感到满意,继续问道。
“现在我等尚不知晓皇上对此事的态度,明日早朝,我等切不可贸然进言,以免祸从口出。”温体仁继续说道,“依我之见,不妨先按兵不动,观察朝中的形势。若是来宗道的辅之位尚且稳固,那便一切照旧;倘若来宗道辞官之事已定,内阁出现空缺之后,我等不妨再奏请皇上指定新的入阁人选。”
“奏请皇上指定?”周延儒问道,“通常新任阁老的人选,不都是通过大臣廷推的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