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竹枝淅沥叶青青(一)-《轸花辞》


    第(2/3)页

    大街对面一位红衣姑娘正在漫无目的地闲逛。她身着红衣红裙裹身,红裙之上金光闪闪,乃是用金线绣制的碎花纹饰,分外灿烂夺目。她头戴金花冠,耳边垂下一对桃红色的耳坠,腰间缠着一条金丝软鞭,腰带上还挂着一串各色小瓶。红色配着金色,穿在她身上不显俗气,反倒越衬得她明眸皓齿,削肩细腰。她并不用面纱遮挡她的自信与高傲,也不似深闺小姐那般拘谨扭捏。她步履矫健,举手投足间干净利索,当真是英气勃勃,神采飞扬。在朴素黯淡的人群中宛如明珠闪耀,引的许多来往之人频频回相顾。

    此刻的红衣少女并不知道有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孩正在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她在大街的另一头东游西晃,神色茫然、慵懒而略带疲惫,她也不知道要干什么,要去哪儿,只是单纯的靠两条腿不断地重复动作来消磨时光,打无聊的情绪而已。

    老者看楚云汐悬笔空中已经好一会了,以为她江郎才尽,被自己难倒了,得意起来。几个围观少年仗义执言,指责他一把年纪为难个小姑娘。老者轻哼一声,他怎么会不知这孤苦无依的卖画少女激了少年们英雄救美的逞强之心,他蔑视侧目,不予理睬。

    楚云汐心中构思完成,迅下笔,笔尖在纸上游走时而如闲者悠然散步,时而如舞者踏歌起舞,时而如淑女碎碎细步,时而如少年大步流星。看她挥毫如观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不仅给观者以视觉上的美感,还带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和悠长的思绪。

    众人都沉浸在楚云汐所构筑的奇妙意境中:苍翠幽深的静谧竹林,一条向未知深处延伸的山间小径,一个身着鲜红衣衫的美丽少女怀着茫然无措的心思边走边回头顾盼。笼罩在林中的朦胧烟雾,虚幻神秘的景致,钩动了人们充满浪漫的幻想,这看似静美的画面中藏着无数的奥妙与玄机,没有剧情,没有过程,没有结局,画面虽是静止的,但它带给人感受与想象却是流动的,鲜活的,仿若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千里。

    人群中开始出现了赞美之声。众人议论纷纷,各具心思,见解不同。

    楚云汐收笔,静默而立,心中思潮起伏,恍然未闻周围溢美之词。

    街头这边的动静惊动了街上往来的行人,行人们纷纷驻足而观,在街边另一侧货摊上挑水果的红衣少女为这怪异的景象所引,也回过头来,张头观看:一个简约朴素的画摊前乌压压的围了一群人,人们高声谈论,兴奋异常,时不时还有掌声传来。那人群的中心仿佛有一块巨大的磁石,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她的好奇心。

    红衣少女在人群之外徘徊了几次就是挤不进去,只能隐约的从人群缝隙中看到了画摊中间一个老者手执一幅画卷正在跟周围的人谈论着什么,正对着老者的是一个白衣白裙的少女,头上戴着白纱帷帽,也看不清长相如何,只觉得那白衣少女霞裙月帔,仿若白烟濛濛的空谷中一株幽然独立的梅花,又如淅淅细雨中一棵清新欲滴的碧竹。

    她在人群外观察了一阵,无奈画摊被围的严严实实的就是进不去。她灵机一动,身随意转,提气向上一跃,脚尖轻点众人肩膀,从老者头顶跃过时顺手抽走了他手里的画,老者觉得眼前红光一花,手中的画卷便不翼而飞了,再看时,一个红衣少女背对着他,稳稳地站在画摊之上,双手执着画卷两端正在细致观看。红衣少女裙摆随风飘舞,璨如火焰。

    楚云汐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的不知所措,她还未从自己营造的画面中走出来,失魂落魄的呆立一旁。碧音见状忙跑过来拉着绿妍窃窃私语,青莼一双明眸紧紧地萦绕在红衣少女的身周,将她浑身上下打量的清清楚楚。

    红衣少女无视众人低声议论,一心一意的端详起画来。看过画的人这才觉这少女正是画中所画之人。

    她初看此画时也觉得此画画风飘逸灵动,十分富有韵味,可再细细观赏,才现这画中的红衣少女不就是自己么?她心中又惊又奇,随即翻身跳下画摊,恰好与楚云汐面对面。

    红衣少女当时并不知道这画究竟是谁作的,拿着画便叫喊起来:“这画是谁画的?”

    楚云汐闻声急忙走上起来,躬身赔罪道:“此画是小女拙作。都怪小女思虑不周,不该将姑娘绘于画上,冒犯姑娘尊容。若姑娘不喜,我现在就将此画撕毁。”言毕她又转而对老者行礼道,“老人家,请恕小女不能将此画卖与您。”

    她倒并不生气,反倒爽朗一笑道:“好端端的画干嘛撕了?而且画的还挺好看的。”

    楚云汐腼腆一笑,被吝啬的白纱偶尔放出一丝眸光如一剪清洌的泉水漫过红衣少女的全身。她凑到红衣少女身边低声道:“我只是觉得此景和你的衣裙,你的眉眼神采甚是相配。”

    红衣少女豁然而笑,双眸如明月朗照,瞬间驱散了她心中莫名的不安与躁动。

    老者在不耐烦地打断二人的对话,不屑道:“不卖正好,我还觉得此画难以登堂入室呢。”他又接着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将此画乱批一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