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违纪(求月票)-《贤臣养成实录》
第(2/3)页
6烁只轻轻叫了一声先生,也不多说别的,伸手拿起黑子,跟着卫夫子下了起来。
一边下,6烁一边将今日生之事徐徐说给卫夫子听。
卫夫子眼睛不离棋局,笑着打趣道:“这是好事啊!你昨日不是还在懊恼只拿了个第二嘛!如今好了,峰回路转,你也算是心想事成了!”
6烁只能无语地盯着卫夫子瞧。
卫夫子被盯得讪讪的,尴尬的咳嗽了两声。
6烁满意了,这才问道:“夫子,这犯祖父讳之事真有那么严重?那杜鼎臣还是岳阁老的外孙呢!礼部竟就因为这个原因直接废黜了他的功名!这还罢了,我听6管事说,昨日所有因为杜鼎臣被降了一名名次的童生,今早又全部被送了一回喜报,这么大的阵仗,这礼部是铁了心要将此事闹大啊!也不知这背后究竟是什么人,想要干些什么……”
“当然严重了!”卫夫子这样说着,脸上却笑眯眯的,对于自己连吃了6烁两子很是满意。
说完,又催促6烁赶紧落子。
6烁忙落下一颗黑子,卫夫子这才抚了抚下巴,道:“犯祖父讳之事,与犯父母讳、君讳一样!结果大同小异,都算得上是很严重的科举违纪行为了!”
古代人对长辈祖先的名讳一项十分忌讳,像是《红楼梦》在写林黛玉的时候,就专门讲了这样一段:林黛玉的母亲名字之中带着个“敏”字,为了避讳,林黛玉每每说到或是写到“敏”字之事,或是直接跳过,或是干脆用别字代替。
林黛玉如此,重视“孝义”的诸位科举学子更是如此。
朝廷对讳饰这一方面也十分的重视,律法规定,若学子现犯忌讳后隐瞒不报,废黜所有功名,三年内不许重新入场考试,若是官员现犯忌讳者而隐瞒不报,现后官位不保且还要判刑一年。
这项规定,自唐朝科举逐渐完善之后就已出现,由古至今,因为这个痛失考试机会的人不在少数。
最惨的要数唐朝诗人李贺,因为父亲名字里有个“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一辈子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也因为这个原因,郁郁不得志,最终在二十七岁那年早逝。
在逐步完善的科举考试中,已经形成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考生若是现试卷上有父母的名字时,就要向考官推说自己心口疼答不了卷子,考官也心领神会,直接允许其离开考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