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国朝养士250年-《战斗在甲午年》


    第(3/3)页

    李鸿章看了一眼签押房的西洋钟,有些奇怪。

    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略急的脚步声,随即,张士珩就手里拿着一本新书走了进来。

    “楚宝,你手里拿着什么好书,这名字可够奇怪?”

    张佩纶一眼就看到了封面上那两个清秀的小草:呐喊!,就新奇的问道。

    “是何长缨这小子新写的一本书,我从武备学堂一个学员手里拿到的。”

    张士珩没敢当着舅舅的面说他允许7oo多名学员出营的事情。

    说实话只是看完这个序,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儒生,都已经让他看的热血沸腾,激昂不已,那些学员迫切的想看一看近在咫尺的真人,在他看来也是十分可以理解的。

    “我看看。”

    李经方好奇的把书拿过去,看着封面的大大小小清秀的小草,轻声读到:“呐喊,弱国无外交,今日长缨在手,何时手缚长龙?国朝养士25o年,为国捐躯,正在今时!”

    李鸿章初听‘呐喊’两字,就有些不喜,哪有书籍用如此直白浅陋的名字?

    再听‘弱国无外交’这五字,不禁微微动容,觉得只这五个浅白大字,就一句道尽了几十年来自己办外事的一切心得。

    接着又听到那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手缚长龙?’,就让李鸿章似乎昏花的老眼猛然锐利起来。

    何为‘龙’?

    大清天子为龙,大清国朝为龙,大清的国旗上面绣的也是龙!

    虽然民间诗词也多有以龙来点缀,就像苏轼的’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刘基的‘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可是何长缨的这个‘缚龙’,还是让当了一辈子的大清国的‘裱糊匠’的李鸿章不喜的警觉起来。

    然而李经方随即读出的那句‘国朝养士25o年,为国捐躯,正在今时!’,顿时又让不喜的李鸿章满意的放下心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