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开源节流-《隋朝大老板》


    第(2/3)页

    “至于孙山等人,朕会有所安排的,不过那种花边新闻,朕真的不想多看几次。弘大想是也看了今日的《东都新闻》?”杨广理所当然地问裴世矩,《东都新闻》年后的销量疯狂上涨,杨二借着这个势头把报纸的行周期从五日变成了两日,逢双日就能看到最新的报纸,也因此这报纸很快普及到了官府和朝堂。

    裴世矩知道杨广有所特指,点了点头后,又缓声道,“齐王兴办报纸的思路还是很不错的,据说如今《东都新闻》的行量已经过了十万份,报纸为朝廷上传下达,或是为商家广而告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还是要认清它的负作用,不能让报纸成为朝廷的不可抗力。”

    “其实这也很好解决,不要让《东都新闻》一家独大就行了,如果只有一个人说话,当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是多几个人参与进来的话,群众们会用自己的思考来去伪存真。所以,朝廷也应该开办自己的报纸,并且鼓励商家自己创办报纸,当然,所有的报纸还是要在朝廷指定的框架内行。那样,陛下就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一定可以看到朝廷想要的东西。”苏游说出了自己的思想,也大有吐槽之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裴世矩摇了摇头,他的本意是想让杨广取缔报纸的。

    “这个嘛,朝廷设立一个专门审核报纸的部门就可以了,咱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有法不依的局面,《出版法》早在三个月前已经制定好,缺的是只是这个出版审核部门。”有关出版署的建立其实杨广与齐王有过沟通,此时裴世矩听他娓娓道来,终是放下了疑惑。

    “文化的输出应该成为主要商品,微臣建议,此次回访各国使者,还是该以文化产品为主。”冷场了一会后,裴世矩老诚谋国地说了起来。

    “也不尽然,像扶桑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夜郎自大之辈,让他们看看长矛和弓箭就好;至于突厥嘛,自然要上下其手,大陈文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文治武功。只是在花销上……”杨广虽然有开创大业的雄心,毕竟还是过过日子的,所有的上层建筑都需要经济这个基础。

    杨广自登基以来,这个王朝可谓风雨飘摇,先是与汉王一战,再而是征林邑、修东都、挖运河、下江都、开世博会……哪一项不是大费钱财?时至今日,文帝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家产早已让他败了个七七八八,他虽有雄心壮志,却实在是放不开手脚啊。

    “臣愿为陛下打通西域,与西域胡人通商,增加朝廷赋税。”裴世矩见杨广为了钱财愁,心里也不是滋味,杨广大把洒钱的无奈他是看在眼里的,但这种洒钱方式又打水漂不太一样,两年多的时间,大隋帝国多了一个如长安一样繁华的大都市,江南也日益稳定,今年更是万邦来朝……

    “弘大,你才刚从西域回来……”杨广看着眼前这个两鬓已经斑白的肱骨之臣,他已经在西域呆了五六年,回到东都亦不到一年的时间。

    “前汉‘寻源使’出使西域,十年不归,曾亦有此雄心,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裴世矩说到了张骞出塞,苏游亦是热血沸腾。

    “陛下,臣亦有办法为陛下敛财。”

    “哦,横波请讲。”杨广向来是相信苏游智慧的,何况他此时言之凿凿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