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杨昭炒饭-《隋朝大老板》
第(2/3)页
可是次子杨暕呢?他要染指东宫吗?先不说储君之位应该排资论辈,就算选贤唯能的话,他也没什么机会啊。如果非要找点优势,也就剩下父母宠爱这一条了,可是,有什么理由让一个纨绔子弟如此执着于请战呢?
“这事现在不用考虑得太远。”杨广摇了摇头,兼容并包地采纳了两个儿子的意见。以杨昭为并州道行军总管帅杨素及来护儿并十万大军,出潼关饮马于黄河西岸。又用杨暕之计,使江州刺史李子雄将幽州兵,从井陉向西进攻乱军。
结果也正如苏游所料,杨昭帅来护儿正面与杨谅大军对阵于汾水东面的蒿泽边,杨素则以蛙跳战术进行偷袭,最后以合围之势大败杨谅军。意外的是,主帅杨昭在胜利来临前,夜间起来亲自给受伤的士兵做蛋炒饭时遭遇敌袭,忙乱中不着盔甲而被流矢所伤,因流血过多出现休克现象,时而昏迷不醒。
时过一月,他的人格则在这昏昏沉沉的半梦半醒中,随着冒枪林箭雨为受伤士兵做蛋炒饭的勇敢与爱兵精神以及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无限伟岸。不过这一次,京城人民或许是被七月的大雨冲昏了头脑,他们的政治敏感性毫无例外地出现了偏差,他们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呼声以及许多自以为得计的朝臣们的慷慨激昂的奏本全部引来了杨广的无声冷笑。
自此,杨昭同志在父亲心目中的风评随着那一碗蛋炒饭荡然无存,但民意不可违,立杨昭为皇太子还是在杨广的虚与委蛇中被提上了议程。但毕竟,这事急不来,杨广还年轻,现在可以不需要太子,更不用定什么储君,显然有些事更让人着急,比如,镇压乱军的赏罚问题,比如新皇陛下的陵寝问题,等等等等。
对于乱军,杨广可谓雷厉风行,因这事受牵连的杨谅官吏和臣民竟达二十万家,将近一百万人或打或杀或流放,一时天地为之色变,悲泣之声经月不息。出人意料的是,杨广并没有杀弟弟杨谅,尽管,几乎所有人都奏议杨谅必须死。
封赏方面,最大的受益者非杨公家莫属;这一战之后,杨素的子侄杨万石杨仁行及杨云挺升了官晋了爵且受赏绮罗无数,此外,还有杨谅的许多姬妾。
杨素的本身,却无所得,因为收尾工作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完的,他之所以没有尽快回朝,也是因为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又立下了不赏之功;更重要的是因为主帅杨昭的问题让皇帝难堪了,这并非杨广本意,他本来只是想让儿子去镀镀金的,想不到却弄出这么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如果有所选择,或许杨广更愿意儿子的音容笑貌长留人间而他的品质则可作为榜样激励臣民吧?
杨素呢,所作所为似乎偏离了领袖的意愿啊。
至于陵寝问题,倒是让苏游百思不得其解了,朝臣们每次上朝,都要山呼万岁的,而百姓们激动的时候也常以万岁称呼天子,可是,皇帝们偏偏有死的觉悟,几乎无一例外,所有的皇帝都在登基之后着手大修陵寝。自然,更多的皇帝则是陵未成而身先死,有人做过统计,皇帝死于非命的几率过4o%,而平均年龄更是连4o都不到,可是什么时候都有无数人为了这个“皇帝”的身份而想破脑袋,更有甚者为此被诛九族,许许多多的所谓英雄,战斗的目的并不是出于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大义,而仅仅是因为皇帝“彼可取而代之”。
杨广显然是个特立独行的皇帝,或许是因为这打了胜仗以后的一次巡游洛阳,或者说他的骨子里有一颗躁动的心,因为他每年都有一半的时间行走在旅途中。
杨广从洛阳回来后,就在陵寝与建东都里选择了后者,当然,这或许有碎嘴子术士章仇翼和安伽陀的大半功劳,但不管怎么说,杨广决定要改建东都了,接下来的事,当然很可能要迁都。可是历史上的东迁和南迁,几乎无一例外的属于昙花一现,然后就盛极而衰了。最著名的当然应算周平王东迁,卫武公预言王室自此衰弱。果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