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新令-《华夏书院》
第(2/3)页
“总管三思”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自己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别人给指路又不愿意走。这样的人在世上要么被人领导,要么带着团队走向灭亡。
李子通能拿得住主意,所以他能领着别人,干自己的事业。
嘈杂,议论,传染病一样,在李子通的一帮下属中间蔓延不止,就像一团被打散了的沙子,需要一股力量重新将它们凝聚起来。
屋外阳光透进来,从天窗上垂落到李子通身上,最后钻进他的眼睛里,一瞬间仿佛看到希望,狠狠抓住。
“我意已决。”
……
江南道大总管沈法兴、江淮大总管杜伏威、李子通三人鼎立扬州周围,形成合围之势,其中李子通势力最弱,杜伏威最强,但互相牵制,谁也奈何不了谁,倒也相安无事。
瓦岗的参与让平衡被打破,加上沈法兴最近领地内出现了一些问题,忙着收拾自己的乱摊子,自顾不暇,哪里有功夫理会李子通?
数月前,余杭附近出现了一批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军队,人数不过数千,之后辗转各郡,不断吸收沈法兴领地里的百姓加入,不过月余就扩充到万人。
起初沈法兴还当这群人是某个大门阀路过的,只是严密监视,并未放在心上,待到这群人壮大到万人以上开始攻击手下部队的时候,沈法兴才意识到酿成了大患,紧急调兵征伐。
问题又来了。
这群队伍根本就不是沈法兴往常所认识的军队,简直是毫无节操,英勇奋战的精神只在恃强凌弱时才有,一遇上沈法兴的精锐部队,就跑得没影了,让沈法兴恨得牙痒痒,但是没办法。
扬州城空置,难得的机会,沈法兴却忙着料理家里的“贼寇”,分身无暇。
……
半月后,扬州内外重新焕出活力,老百姓眼中,重现笑容,叶慕觉得是时候慢慢推行新政的时候。
先是整顿军队,打破军队原有编制,精兵简政,训练精兵,节约军事开销,同时又要保证作战能力。
其次,定制统一的赋税制度,模式上参照均田令,赋税税率下调,鼓励生产。
在教化方面,打破原有的科举制度限制,无论贫富,教育机会公平,录用人才不计较出身,不再局限于文武艺,各行各业都列入人才培养范畴,此举大大加快经济展。
在叶慕的亲自出席下,扬州的华夏书院出现在百姓的视线里,吸引了无数百姓的追捧,勤工俭学式的模式,更是收到周边数郡下层百姓的喜爱。
一时间四处符合年龄的孩童齐齐赶来,形成一道风景线。
在东边的小渔村里。
“爹,我要上学!”一个**十皮肤黝黑的孩童一脸即是喜悦又是紧张地跑回家,告诉年迈的同样皮肤黝黑的汉子。
“你个怂娃,胡说啥子,上学不要花钱啊,简直能要了你爹的命,现在收钱官老爷收钱少,好好帮你爹干活,再过几年,攒足钱在村里给你取一房媳妇儿,好好过日子。”黝黑汉子先是满是老茧的巴掌拍在那孩童肩上,一张自然苦的脸满是愧疚地望着儿子说道。
生活的艰苦,已经让他失去了梦想,唯一的希望就是活下去的同时让儿子能过得比自己好一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