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镇店之宝-《大明第一书生》
第(2/3)页
他看了眼6诚,笑道:“梁公子既是买下这把琴送给6相公的话,老朽倒是可以给您折个价,八十贯钱如何?”
6诚闻言心中讶然,都说无商不奸,没想到这掌柜的会愿意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打个八折。
说起来,自己也不过是帮他说了句话罢了。
6诚自然也明白,做生意的人是亏不了本的,这琴卖八十两,店掌柜应该还是很赚的,不然也不可能卖这个价格。
梁文翰点点头,转而对郑尧说道:“郑兄,我此次出门没带这么多盘缠,你借我点吧?”
“你疯了不成?”
郑尧失声道:“梁兄,你当真要买下这把琴,送给那6诚?”
他这话说完,还不忘轻蔑地朝6诚这边瞥了一眼,神情十分的不屑。
“郑兄不必再劝,君子岂能言而无信?”
梁文翰回了他一句,转而对6诚说道:“6公子,在下还有个请求……你放心,无论你答应与否,这琴都是你的了。”
他这话一出,6诚就隐隐猜到他想要甚么了,大度地笑道:“梁公子是想要这琴曲吧?区区一曲子,写下来给你也无妨。”
梁文翰脸色一喜,忙拱手道谢:“多谢6兄!”
6诚惊讶地现,这梁文翰本性其实也不坏,不过是年轻气盛,为人高傲了些罢了。
梁文翰和郑尧都是地主家庭,家境也是比较富裕的,几十贯钱虽然多了些,却也还是拿得出来的。
在开封府境内,梁文翰自然不会随身带着那么多钱。
这年头,银子还不是官方指定的货币,流通的并不多,一些小的交易通常都用铜钱。
一两银子大概能折一千文铜钱,也就是一贯钱,这重量可不小,随身带着几十上百贯钱,可不会太轻松。不过民间倒是有些碎银子,普通地主家的少爷,带个十几二十两在身上还是没问题的,到钱庄里就可以兑换成铜钱使用。
明初时,朝廷倒是行过一种纸币——大明宝钞。
不过这宝钞方便倒是方便,明初时也还可以用用,只是朝廷有规定,金、银可兑换宝钞,宝钞却不能兑换金银。
也就是说,朝廷只行不回收,相当于给老百姓开空头支票,意思是我这银票就值这么多钱。
这也还罢了,大明朝的历代皇帝又都不懂“经济学”,就出现了宝钞滥印滥的现象,进而导致了通货膨胀。到了如今,早已经严重贬值了,一贯宝钞仅值两文钱。
老百姓又不傻,宝钞贬值得这么厉害,谁愿意去收下这一堆废纸来当宝?
因此,现在的大明宝钞,在民间根本就无法流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