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院试也不难-《大明第一书生》
第(2/3)页
而这下半句,则是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学到的知识也记不牢固。
可让这位提学大人这么一搭配,原来的意思都变了。
这算甚么?
不正直的人,所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
这科举考试,难就难在这里了,这东西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很多时候能不能考上,完全得靠揣摩主考官出题的心思。你猜到了他题目中所隐含的深意,那就很容易中榜了,反之则会名落孙山。
这考场里有五六百位考生,而阅卷的时间只有三天,主考官就算是再勤劳,也不可能每一张卷子都看完的,除非他有分身之术。
因此,破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考官会认真看的卷子,基本上都是那些破题破的好的。
不会破题的人怎么会写文章?
反过来就是,会破题的人文章一定写得好!
这便是考官们的思维,只要你破题破对了,就算文章写的差了一些,也很有可能会被录取的。
6诚可不敢对自己的破题盲目自信,一边研着墨,一边将这句话截取到了脑海中,搜索到的答案让他眼前一亮。
看来这题虽然刁钻,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同样的考题呀,光搜索到的八股文就有一千多篇,都是被院试录取的文章。
他挑挑拣拣,找出了一篇看上去十分不错的文章,是明朝末年一位院试案的。虽说自己写不出那么好的八股文,可光是看,也还是能分辨出好坏来的。
6诚仔细地对比过了其他的几篇文章后,现破题都很相似,应该是错不了的了,便直接在卷子上抄了起来,连草稿都不需要打。
正所谓脑袋里装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完全可以用来形容6诚此时的状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