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节:唐人真迹-《古墓里的新娘》


    第(3/3)页

    “这颜直卿大概是遗传了其祖父在书法上的天赋,学起来竟进步神,极有成就。但是,可能是家庭影响的原因,颜直卿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所以作品外传极少。后来,颜直卿不幸患病早逝,而他的字竟也在一场大火中全被烧毁。”

    “哦,这是一个书法神童啊。”听了冷小婉的讲述,温小飞不禁感叹道,“太可惜了,怎么都烧了呢?那这一幅是哪来的?”

    “颜直卿只有一个朋友,据传,他也只送了这个朋友两幅字,此是其中之一,”冷小婉又接着说道,“当年,家父救了一个老秀才,秀才无以回报,又孤身一人,所以就把这幅字送给了家父,据老秀才讲,他就是颜直卿朋友的后人,另一幅已经被他卖了。家父本不想收,但一见是颜直卿之作,便给了老秀才二百两银子,收下了。”

    “可是婉儿妹妹,我还有一个疑问,这幅字怎么这样小呢?你打开来也不过才有四十来厘米,你那瓷瓶中的可都有大半米,有的还有一米多呢。”温小飞又不解地问。

    “这是唐人的字,唐朝时的纸张最大也不过如此,这是一尺三分的规格,其长是一尺八分,不过那时的‘尺’与今天的应该不一样。”冷小婉解释说,“据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晋代时最大的纸宽一尺三分,长一尺八分。唐代造纸仿照晋代的标准,而元代以后,纸就达到四尺了。”

    冷小婉说的非常正确。晋代一尺约合今天的25.8厘米,换算后,晋朝大纸约宽31.3厘米,长43.4厘米。温小飞看到的这一横轴,算是那时最大的纸了。

    “那,现在如果买到大于这个尺寸的唐代以前的书画作品,就是假的了?古人不会拼起来用吗?”温小飞又不解地问。

    冷小婉高兴地说:“问得好,你说的对,那时确实不惯于拼接使用。比如二王真迹使用的纸,大都是高约一尺多一点,长约一尺半,如果说买到比这大的,明显就是假的。”

    “你知道的真多。”温小飞由衷地赞叹道,“婉儿妹妹,你肯定读了很多很多的书。”

    而冷小婉却笑了一下,感叹道:“颜直卿书陶公之诗,意在告诫自己要抓紧时间练字,‘古人学问无遗力’,6放翁说的真好啊!”

    温小飞心想:这幅字果然是希世之宝,看来比他爷爷颜真卿的字还值钱。所以,他也是唏嘘不已。只是,他不能像冷小婉那样,来两句诗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他的脑袋瓜子转了好几圈,才想起冷小婉刚才说的诗句来处,就说:“你说的6放翁就是6游吧,他的什么《冬夜读书示子聿》,我在小学学过,对了,你怎么老说古人的字号,而不说他们的名字呢?我又差点不知道是谁。”

    冷小婉笑道:“古人多以字号行天下,叫名字是不礼貌不恭敬的。”

    “噢,是这样。”温小飞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那我也要练字‘无遗力’才行,不然‘少壮不努力,哥哥徒伤悲’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