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灾情如火-《大宋的变革》


    第(2/3)页

    “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程珦皱眉在口中默念数遍,慢慢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道:“尊师不愧是一代文宗!程某叹服,格物致知一词此解直至本意,恐怕春秋先哲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云舒听到程珦的同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看来炎宋现在还没出现思想禁锢,人们依然欢迎并接受新鲜事物和文化。

    自己的格物学还有更大的展空间,要不要把格物致知提升到儒家经典的要义之中?从炎宋开始走上科技强国的道路?光是这样想都让云舒热血沸腾。

    看着云舒兴奋的样子程珦一阵莫名奇妙,这小子怎么了?刚刚还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现在怎么突然这么兴奋?难道有什么好事情?

    云舒平复了一下心情,毕竟创建新的儒家学派在炎宋还是很难的,自己对儒家要义的了解还是不如当代大儒,先把手头的事情解决才是,于是对程珦道:“程大人我此次前来是为了购粮一事,还请程大人配合。”

    “购粮?”云舒跨越性的思维把程珦说的有点闷,好好的怎么想起购粮来了?除非是按照规定收粮以外,官员购粮几乎没有先例,哪有士人愿意从事商贾活动的?

    云舒购粮的数额巨大,其中细节又不便与程珦细说,杨威见程珦皱眉沉思,云舒一个劲的向自己打眼色,便对程珦说道:“程大人官家的金牌和密旨俱在,为何程大人如此犹豫?”

    程珦开口道:“不知云大人购粮几何?”

    “六万石谷、四万石米、六万石粟。”十六万石的粮食相当于现在一千八百万斤粮食,当然这些并非都是大米,这是云舒和苏洵杨威等人计算得出的结果,再少就不能达到抑制粮价的作用,如果受灾只限于河南府和开封府附近,这些粮食投放市场应该能起到杠杆作用。

    旱灾初期,各地粮商必然蜂拥而至,少卖多存抬高粮价。云舒准备利用手中的粮食和官府常平仓中的存粮与奸商打一场价格战。

    赵祯的内库拨款购买的粮食加上州府常平仓的粮食和道门临时采购的粮食完全可以和炎宋的粮商打个平手。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投放市场,粮商就不得不平价售粮。粮价并不能过低,粮贱伤农的事情赵祯是绝对不允许的。

    对面的程珦在听到云舒的话以后惊讶的合不拢嘴,十几万石的粮食完全是赈灾的规模,但是最近没有听说哪里有灾情,这不是咄咄怪事?

    他现在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看花眼了,刚刚的金牌和密旨难道是假的?可是没人敢用这种事情开玩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