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不满-《战隋》


    第(2/3)页

    此言一出,莫贺湟按捺不住了,质问道,“如果突厥人迟延不战,我们是不是就一直困在这里?我们与突厥人仇怨甚深,大王凭什么认定突厥人此来是拯救我们,而不是灭亡我们?”

    阿会正一言不发,脸色非常难看。

    契个鹤山急忙出面打圆场,“从白狼的部署来看,他的主力都集中在方城,他要阻挡突厥人的攻击,因此非常担心我们加入战场后逆转战局,所以他要想方设法延缓我们的北上速度,也就是说,前有狼后有虎很可能是虚张声势,我们看上去腹背受敌,但一旦下定决心,不惜代价北上攻击,白狼的这个疑兵之计也就失败了,而从我们所掌握的机密来看,白狼的军队也就三四万人,并没有绝对优势,除非长城内出兵支援,否则以白狼的实力,绝无可能两线作战?”

    阿会正的脸色更难看了。

    阿会布尔同样不能接受阿会正的做法,既然已经决定北上攻击,那就要抓住战机,联合突厥人一起击败中土军队,而不是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犹豫不决,畏惧怯战解决不了问题,唯有破釜沉舟才能赢得一线生机。如此简单道理,关键时刻阿会正竟然视而不见,可见阿会正已经被残酷实击倒,无法接受从天堂到地狱的悬殊落差,如今他就像一个吝啬的守财奴,为了保住现有利益而罔顾一切,甚至都不顾阿会氏的存亡了。

    阿会布尔无法忍耐,奚族数百年的生存是杀出来的,阿会氏的强大也是杀出来的,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唯有全力以赴以死相搏,才能生存,才能强大,所以阿会布尔果断提出建议,“加强武列水两岸的防守力量,加强五渡水到三会城一线的防御,在确保大军退路的同时,倾尽全力北上攻击,以最快速度杀到方城。”

    这一建议算是维护了阿会正的脸面。加强武列水两岸的防守力量,实际上就是阻挡濡水南岸中土军队渡河,防备中土人断绝大军退路,而退路安全了,腹背受敌之危也就不存在了,阿会正还有什么理由迟延不进?

    阿会正暗自叹息,十分失望,倍感沮丧,不过他也没办法,自古以来就以成败论英雄,他败了,权威就没了,说话也没人听了,现在诸部落大军还能集中在他的大旗下,联盟还没有分崩离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奢望诸部落将领对其言听计从,与其一起力挽狂澜,事实上也不可能。

    以他的直觉,武列水这里是个陷阱。中土太强大了,当所有人都认为中土人不会两线作战的时候,中土人极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就两线作战,就如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中土人不会乘虚而入,不会趁火打劫,哪知道中土人偏偏就在奚族的背后狠狠捅上了一刀。

    阿会正只能妥协,但他以各种理由、各种手段,竭尽所能在武列水两岸留下更多防守兵力,并且把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濡水北岸。在他看来,对奚族大军构成威胁的就是濡水南岸的中土军队,而这支军队的真正实力远远比预计得强大,足以给奚族大军致命一击,否则白狼不会以撤回方城来做为诱敌之计。

    处和塬、莫贺湟、契个鹤山、阿会布尔等部落首领也做出了让步,毕竟阿会正的分析也有道理,中土这次决心收复安州,长城内都出兵了,虽然打着白狼的叛军旗号,但那个障眼法过于拙劣,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现在濡水南岸到底有多少中土军队,谁也不知道,奚族出于安全考虑,也只能在濡水北岸部署更多防守兵力。当然,如此一来北上攻打方城的军队就少了,但这正好有利于奚族,突厥人即便想驱使奚族军队冲锋陷阵,无奈奚族兵力少,实力弱,达不到攻击效果,最终也只能捋起袖子亲自上阵,于是奚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榨取突厥人的力量为己所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