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那年那些人-《逆命武修》
第(3/3)页
“哈哈,兄弟过奖了。我家做生意天南地北的走,不学一技防身,早就被贼人吃得骨头不剩了。”
这时,赵红伊一边安慰韩酸,另一边又埋怨地瞪了岳赋一眼,意思是:看你招惹了什么样的王八蛋了。
风波过后,几人安静吃饭,韩酸吃完小山似的三大碗,还是不够,便到屋外折树枝吃了。而后,那黄毛小子胡文,居然从包袱里拿出一本书,一本正经地念了起来。
胡文念着念着,半死不活躺着的文若海突然坐了起来,说道:“不对,错太多了,那读藏(zang),不读藏(netg),前边有些句子,断句也错了。”
胡文不服,反驳道:“你何许人也,敢说本……本人有错?”
文若海冷笑一声,顺着胡文读到的地方,一句一句往下背诵,岳赋没读过那本书,不知道对错,不过从胡文的表情看来,文若海大概是全背对了。
背诵了两大段,文若海才道:“《六蠹解疑》,博古通今,有其独到精辟之处,是法学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只是对于这位小公子来说,还是太过艰涩,现在读,有点儿太早了。”
“胡说,我六岁启蒙,又有老师指点,读《六蠹解疑》绰绰有余,你莫要看不起本……本人。”
“不学无术、误人子弟!”文若海下了两句评语,居然拖着病残的身躯,开始教导起胡文,道理一套套的,甩得胡文那小子一愣一愣。
“这位兄弟有才,不知是何身份?”胡乐问岳赋。
“人家可是有功名的秀才”岳赋面上赞叹,心里却是嘲笑。
胡文原本还是很服气的,听说文若海是秀才,顿时翻脸了,道:“你不过秀才而已,别在我面前卖弄。”
一个秀才,在整个大明当然算不得什么,可是放在一些普通的小乡镇,便是大大的才子,岳赋见胡文对文若海不屑一顾,心中便觉得奇怪。
莫非是什么大家大族的子弟?可是大雪天,叔侄二人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还没有仆人跟随服侍,不像是什么大人物。
“学问高深,与一时的身份无关,你若不服,可与文某辩个痛快,倘若觉得文某以大欺小,日后有机会,大可请你老师与文某论道。”文若海一副谁也不服的神情,且十分认真。
“区区秀才,莫要张狂!”
文若海不服,胡文也不服,二人便辩论了起来。读书人吵架,文绉绉没什么好听的,但岳赋看着二人的神情,却觉得有趣。
二人吵着吵着,便吵到了光武十二年的迁民令一策上。岳赋大概能听明白二人说的什么,基本上两人讨论的焦点,都是迁民令是否有利于皇家的统治,执行的过程有无过失,完全无视了民间疾苦,似乎在他们心目中,死一个百姓,就像岳赋玩游戏,死一个人口的单位一般。
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征税的单位而已。
岳赋忍不住,吐槽了一句:“任何政策的制定,都该以民为本。迁民令本身没有错,大明这北边的障州、纪州、中州因战乱而荒芜,人烟稀少,确实需要想办法恢复生产,只不过那迁民令,从制定的目的,到执行的过程,再到事后的补偿善后,都大错特错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