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海量-《大唐小人物》
第(2/3)页
武公子不经意地瞅了一眼陈掌柜,对张宝儿道:“我有他的画像,但放在客栈里了,没带在身上,改天我给你看看他的画像,你就知道了!”
“那好吧!”张宝儿点点头。
陈松看得出来,武公子并不想让自己参与此事,所以才找了这么个。
为了避免尴尬,陈松巧妙地转了话题:“对了,宝儿,你刚才不是说想听王胡风的故事吗?还听不?”
“怎么不听?”张宝儿的注意力成功的被转移了,他央求道:“陈掌柜,您赶紧给我讲讲吧,不然这顿饭都吃不安生了。”
陈松也不再吊他的胃口,放下手中的筷子道:“这王胡风和你一样,也算是个有天赋之人,他的天赋表现在做生意上。十三岁那年,王胡风的舅父自安州带回十几车当地特产的丝鞋,分送给他们几个小孩。别人都争先恐后去挑选合脚的鞋子,惟独王胡风挑了一车剩下的大号鞋,推到集市上卖掉,换得半两银子,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笔收入。”
“后来呢?”
“王胡风伯父家的宗祠在西市之南,内有一大片空地,他扫得十余斗榆钱,拿出卖鞋所得的半两银子,打造两把铁铲,每天用那两把铁铲开垦空地,播种榆钱,辛勤灌溉,竟种出千万株榆树苗。头一年,他砍了十几捆榆条,以十多文的价格卖给人做柴烧,第二年就卖了二百多捆,盈利翻了几番。有了收入之后,王胡风沉住气,耐心地种植榆树。五年之后,当年的小树苗都已长大成材,光是盖房屋用的椽材就有千余根,可以造车用的木料更是不计其数。这一年,他刚刚二十岁。”
张宝儿听得不由痴了。
“王胡风有了资金之后,便开始雇人制作法烛,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所制法烛火力是普通柴薪的一倍。盛夏时长安多雨,连日大雨令得柴薪价格暴涨且严重缺货。法烛顿时成了抢手货,全部销售一空,王胡风赚得盆满钵溢。在这之后,他又开始倒卖茶叶、丝绸,在长安、洛阳等地购置大量田产,雇人耕种,开设了米粮行。如此多年下来,他逐渐累积起惊人的财富,丝绸行、米粮庄、茶庄遍布大唐各地,可谓财大气粗,富甲天下。只可惜……”
“只可惜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