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讨生活-《大唐小人物》
第(2/3)页
春天的早晨,太阳暖洋洋的,摩挲得人浑身舒坦,可张宝儿此刻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舒坦。
张宝儿和老叫花栖身的土地庙,距离陈州城南城墙也就百十步。张宝儿垂头丧气地跟着老叫花走出土地庙,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要饭的窘样,不大会便进了城门。
刚进城门,老叫花突然停住了脚步,跟在他身后的张宝儿猝不及防,脑袋碰在了老叫花的后背上。
张宝儿抬起头来,还没来得及说话,却见老叫花地快步向前奔去。
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两手抱在胸前,正直溜溜地瞅着老叫花与张宝儿。
老叫花来到那汉子面前,点头哈腰道:“常把头,是您呀!您老这么早?”
被称作常把头的汉子,五大三粗,一看就是那种很有力量的类型,可偏偏他说起话来又柔又慢:“老叫花,咱的情况你也知道,这眼看就到月底了,我是专门在这里等你呢!你可别怪我不近人情呀!”
“哪能呢!”老叫花夸张地朝汉子竖起了大拇指:“陈州城谁不知道常把头您仗义?不说别的,就说这次宝儿得的这场大病,若不是您解囊相助,他也好不了这么快。您放心,明日我就把份子钱麻溜地给您送到府上去!”
“宝儿好利索了吗?”常爷的目光看向了张宝儿。
在张宝儿原有的记忆中,有这位常把头的影子。常把头的名叫常昆,是榆钱街的把头。
所谓把头,说穿了也就是这条街上的混混头子。
陈州城共有六街十三巷,榆钱街在其中算是条小街。不知从几何时,常昆便成了这条街上的把头,街上的商户小贩、三教九流都得按月向常昆交纳份子钱。
听老叫花这么一说,张宝儿这才知道,自己生病看郎中的银子是这位常把头出的,心中顿时对他有了一丝好感。
见常昆询问自己,张宝儿赶忙作答:“多谢常爷,我已经好利索了!”
“那就好!老叫花,宝儿,你们去忙吧,我先走了!”常昆一字一顿说完,慢腾腾地转身走了。
看着常昆远去的背影,张宝儿想到了马上去要饭的事,脸上又布满了愁云。
见张宝儿如此表情,老叫花摇头对张宝儿唠叨着:“每次见到常把头,你就吊个驴脸,你就不能大气一些?常把头每月才收咱们俩五百文的份子钱,要是放在别的街巷,至少也得一两银子,你就知足吧!”
以前的张宝儿,对常昆这种妇人之仁的做法非常瞧不上眼,老叫花当然是拿以前的张宝儿的想法在说事,可他却并不知道,此张宝儿已非彼张宝儿了。或许以前的张宝儿对常昆有什么不满,可现在的张宝儿,非但没有这样的想法,心中反而对常昆产生了一丝好感。他在道上混过,知道常昆这样的举动是很能赢得手下人心的。
张宝儿虽然心中明了,却无法向老叫花解释,只好闭口不言。
见张宝儿闷头不语,老叫花更加误解了,接着道:“常把头有他的难处,他若不收我们的份子钱,拿什么孝敬雷老爷?六街十三巷的把头人人都得孝敬雷老爷,除了常把头之外,哪个把头不是肥得流油?为什么?还不是那些黑心的把头根本不顾下面人的死活,偏偏常把头生了副菩萨心肠,不仅收的份子钱少,榆钱街的老少爷们,不管谁有了病的灾的,他从来不会不管,你可以去问问,榆钱街谁没有受过常把头的恩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