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罪人?-《重生之游戏教父》


    第(2/3)页

    而且游戏公司也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游戏内容都是走正常程序过了审的,也没有强制玩家长时间在线,甚至现在大多数游戏公司包括他们还模仿极光游戏搞出了“实名认证”,限制未成年玩家的在线时间,监督他们合理游戏。

    这样的官司可能赢吗?

    可能!说不定哪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官司还就真赢下来了呢!

    俗话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可是望子成龙也要遵循基本法啊,必须要学习好才算没有错吗?

    家长的管教和培养到位么?

    一见成绩不好,就把所有过错推到游戏身上,这样推卸责任合适么?

    报纸上电视上只有哪里的小孩又模仿动画片闯祸了,哪里的阳光少年又被万恶的游戏毁了。

    他们不知道游戏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可以讲述美好的故事,他们只知道游戏能圈钱,能让人上瘾,能毁人前途。

    另一方面,人们也应该明白生上面那些事情,最主要责任永远在当事人自己及其家庭。

    老是让动画片和游戏背锅,盼着什么时候这些游戏公司都倒闭了自己的孩子就能真正爱上学习,这辈子都悬能盼到那一天。

    每个玩家上通宵就是网瘾少年吗?

    不,在叶乐的心里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绝大多数玩家每次通宵都是知道第二天没什么要紧的事、确定通宵不会耽误正事、偶尔放松一下的情况下玩的。

    喜欢玩游戏和沉迷游戏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又“沉迷xx游戏”了,但实际上只是喜欢玩而已,只是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娱乐手段,在不耽误正事的情况下偶尔通宵一把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如果为了打游戏住在网吧一连好几天,丝毫不顾重要的事情、家人的担心和应完成的工作,那才能算沉迷。

    “沉迷游戏”的重点应该在“沉迷”而非“游戏”,叶乐建议那些不信的可以做个调查,看看沉迷游戏的群体是跟喜欢玩游戏的群体共同点多,还是跟沉迷其他东西的群体共同点多。

    沉迷游戏的群体除了媒体喜欢报道16岁以下阳光少年以外,大学生也是重要部分。

    对于这部分人,叶乐同样认为主要责任不在游戏。

    华夏的高中每天的课业的确很多,仿佛有做不完的作业和试卷,所以从高中上来,一下子没了外部的压力和明确的目标,拥有了自主权和自由,有的因为迷茫困惑不知道做什么而开始打游戏,有的因为周围人都在没日没夜打游戏而跟着打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儿。

    还有更多的人并没有沉迷游戏,只是喜欢玩,他们的家长仍然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一口咬定自己的孩子就是“网瘾少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