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招兵和乌龙-《军火代理人》


    第(1/3)页

    文辉这边的征兵处一设立就被围得水泄不通,贴出来的告示将福利待遇说的很清楚,后面还有文团长的大印(生意中信誉非常好,诚信的牌子已经立起来了)。Δ笔趣  阁Ww』W.  biqUwU.Cc

    吃住全包,每个月净赚十块钱,就这两条已经让不少人眼红。至于艰苦训练什么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嘛。这是当兵不是做少爷,训练不苦点遇到了战斗那就是送死(觉悟还挺高),再说了只要能入伍不光自己的生活问题解决了还能养活一家人,这么好的事情上哪儿找去!

    而且告示上还有详细的抚恤事项,在这个人命比草贱的年代,生前身后的事都给你考虑到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卖命就是了。至于担心抚恤不能兑现,其他人可能有疑问但是县城的人可不怀疑,虽然最近崛起了不少富豪可这里最有钱的却是文辉,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再一个剿匪中阵亡的保安团士兵(征召兵也是人,挨了枪子一样会受伤)可都实打实的拿到了抚恤金,没一个落下的!建立起来的信誉让大家觉得文辉还是值得信任的。

    唯一让人恼火的一点就是年龄限制,只要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这和其他拉壮丁的杂牌军有很大区别(他们只要是个雄性那就算个人头),不少年龄标的人在闹意见,身体素质不行被筛掉可以理解,可是这年龄要求算什么,四十多岁的人不比那二三十岁的毛头小子稳重的多!

    文辉没想到拍脑袋之后会造成这么个后果,最后商量了一下把年龄放宽到四十五以下,对于龄的应征人员严格体检,有隐疾的一概不要。

    征兵的事情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下面的老百姓找到了个高薪雇主,那自然是高兴;可是有人不愿意,这些是和文辉有合作的本地势力,趁着这次扩张队伍,他们把自家的适龄子侄也送来了,虽说都是自愿投效,但是看那些少爷的表情就知道有多少是自愿的。

    其实也不怪他们这么献殷勤,主要是在文辉“钓鱼”期间,有些人又和外面勾勾搭搭,说白了就是吃里扒外。对这样的文辉一直选择无视,等墙头草冒出来的差不多了,才开始挥镰收割,从物质到精神全面将他们在世界上的存在全部抹除,这些人空下来的份额分配给那些没来得及下水的家族,这下大家都没什么话了。

    可是动作有些大还是把人吓着了,这一次征兵,这些地主老财比下面的小老百姓还积极,有的家里甚至送来了五六个符合要求的家族子弟。

    “哎,这些人也是个麻烦。”手底下的队伍可不是当摆设的,上了战场肯定有伤亡,这些人只想着表忠心没想过阵亡问题吗?再说他也没有强制要求这些人参军入伍啊。

    “你没有强制要求可他们是这么理解的,这八十七个少爷兵怎么办?哦,不止这个数,后面6续还有。”龙司也有些头疼,一些接受古典教育的人那叫一个酸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