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读懂历史-《红尘情深》
第(2/3)页
后金绕道围困北京的时候,袁崇焕只带领5千骑兵救援京师,居然就在北京城下打了场胜仗,这在任何人看来都存在阴谋的可能,也就是后金军队主动撤退。因为后金6万骑兵曾打败数十万明军若干次,战斗力不可能这么弱。况且当时北京城下大战,崇祯不可能不登上城楼观战,可能他当时看出来这是一次后金的诈败。
在百姓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来看,以明当时的实力,步步为营,完全铲除后金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将领忠心。后金的战斗力比当年元军差多了,当年王保保的几十万大军都给明军消灭了,说明只要将领忠心,人心齐,少数精兵是不敌数倍普通兵的。况且辽东士兵和后金打了那么多年仗,战斗力肯定不会弱。从资料上看,当年明军士兵的野蛮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
后金以举国之兵攻打京师的时候,为何袁崇焕不派人偷袭后金的根据地?围魏救赵,这个是常识。当然,出现人心思变的情况,最终还要朝廷自己负责,因为政治**,不得人心。但从战术上讲,远远没到灭国的地步。我只是觉得,从崇祯的立场上看,杀袁崇焕可能是没错的,他确实有了异心。历史上之所以认为袁崇焕是被冤而死,皆因乾隆的一个政治谎言:袁崇焕死前,满城风雨都是非议、指责、漫骂、怀疑他的声音。
袁崇焕死后,想生吃他肉的人成群结队。
当然为他喊冤的人也不少,但毛文龙被杀时,为之喊冤的岂非也不少。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从整体而言,袁崇焕的声名已低到了极点。袁崇焕真正被平反,是在他死后1oo多年的事。据说乾隆年间,当时有人在修订清太宗实录时现,原来袁崇焕之死,是清太宗文皇帝的反间计给弄死的。
在这种背景下,乾隆皇帝给予袁崇焕极高的评价!其实所谓皇太极反间计,其可信度有多高?实在低到了极点了!因为在此前1oo多年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一个把袁崇焕的死,和什么太监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袁崇焕被人非议、指责、漫骂、怀疑、恨得想生吃其肉,但这一切都和什么太监没有什么关系。在袁崇焕死后1oo多年时间里,也从来没有人提起过什么太监从敌营跑回来的事。
这个冒死从敌营中跑回来,为明王朝揪出“大汉奸”袁崇焕的太监。居然在1oo多年间,从来没有人提起过!是不是有些太奇怪了?
事实上,从明王朝官、私文书中,根本找不到什么太监从敌营中跑回来的事。事实上,明灭亡后1oo多年,也从没有人听说过、或说起过什么太监从敌营跑回的事。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个太监被敌人利用,但怎么可能连这件事都不知道呢?泪痕只是奇怪,崇祯皇帝是怎样把这个太监的事,弄得让人们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这种在满城风雨非议袁崇焕的背景下,一个极具爆炸性的新闻,崇祯是如何弄得让人们连一点痕迹也找不到的?
假如崇祯皇帝主观上有隐藏这件事的动机,但却绝对不可能被隐藏的连一点痕迹也没有的。那个后来大大有名的太监,竟然在长达1oo多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提起过。直到乾隆年间修订清太宗实录时,才被人们所知道、所现。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地方提过他。当然了,后来只要写这段历史,就必不会少写这个太监。
面对这种突然冒出来的,而且缺乏任何佐证的历史事件。居然被所有的历史书所接受。泪痕真奇怪,所谓的历史学者是怎样写历史的?写历史时,还用一点脑子不?
这种可信度非常低的事情,居然被他们炒作的象真的一样!事实上,所谓皇太极的反间计,那根本就是满清王朝编出来的事。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编出一个这种子虚乌有的故事来呢?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样一再神话袁崇焕呢?
泪痕的答案是:政治需要!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象一个不死不幽灵,始终存在于满清王朝政治底层。这对满清而言,绝对不是件好事。满清为了肃清这种影响,自然只有不遗余力的非议、贬低明王朝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