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龙界(43)-《西域诡事》


    第(2/3)页

    自汉代中后期至明初,  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另一种小鬼形象的旱魃过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应是由于先秦时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汉代逐渐衰退,  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渐被人们否定,  她的女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质疑,  其形象遂逐渐转向另一种更为邪恶的面目。

    得,终是人们看不惯一个美女变化的魃,强行要改成符合邪魔外道的小鬼外形,就好比佛教的观世音,在佛教原本的教义中那是男性,进了中国慢慢的就变性成女人身份了。

    更好玩的还在后面,越到近代,旱魃的外形变化越大。到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然后一直流传到现代,无神论兴起之后,关于旱魃的外形就少有更改,基本定型了。

    古人们还是很厉害的,他们定义了旱魃然后又想出无数的办法来对付旱魃。在古代,驱邪专家们或者说游方道士们主要是使用童子尿与黑狗血来对付旱魃。童子尿与黑狗血也是古代降妖辟邪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不过这一方案到明清时期又有所改变。那个时期在民间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

    《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桩”进而展为焚烧尸骨。

    甚至,在鲁中一带的农村,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以总是说古人如何如何,其实今人还是有愚昧不更的。

    说实在的,在我和凯子的心目中,查阅一点资料不过是帮朋友忙,小事一桩。但在这个查阅的过程中,我现了旱魃的另一种说法,那就涉及到《神异经》了。《神异经》来历不明,时代不可考,在目前的科学界有几种认为,总之是锁定在东西汉年代为主,至于作者那更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神异经》说: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这也是我记忆中与我现在看到自称“旱魃”的家伙最相符的一种说法,我能够记得的也只有这么一丁点,这就是书读得少的害处哟!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这家伙将会在我的回忆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我最终将会彻底搞清楚它的来历。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介绍旱魃在中国传说故事中的悠久历史以及它的厉害之处。不过,最后我查明旱魃的来历之后才现百度百科真的是大错特错,包括《神异经》里面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总之,在旱魃做了自我介绍之后,我和它又相对默然。我是不知道它想表达个什么,至于它,我就更不知道它是个什么目的了?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阻止我离开,并且暂时对我没有敌意,至少没攻击我嘛不是。

    所以说呐,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未知才是最大额恐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