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忠勇-《我的大秦生活》
第(2/3)页
“先生所言无差,我大秦军队沿袭周室之旧制,相较山东诸国,多有落后,不知先生可有何良策。”嬴渠梁蹙着眉开口说道,也不知他愁得是这军队制度,还是身后大哥喋喋不休的说道。
宋涛两手五指都展开,掌心轻轻的放在跪坐着的膝盖上,那是放松的姿态。之所以如此放松,自然是他心中有底气的缘故。说起来,其实对于什么军制啊、练兵啊,他根本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而若是放在其他朝代,你要问他如何变法改革军制,他必然是两眼抓瞎,什么都说不出来。毕竟要宋涛这么一个沐浴在社会主义荣光的新时代好青年来探讨这些封建主义旧时代的“糟粕”,他又不是研究这个的,怎么可能知道。
可是唯独这秦朝却是大不相同,俗语有言: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么?想当初宋涛在全国各地旅游的时候,西安可是第一站,而世人皆知,到了西安若是不去始皇陵那就等于白去。始皇陵中都有些什么?中国人都知道的东西——兵马俑呗。兵马俑的现,在那些后世的史学家看来,正是一样能为自己更加直白明了的研究秦国的军队和军事制度提供丰富实物资料的东西。
宋涛虽然不是什么史学家,但是在西安游览始皇陵,随导游进到兵马俑坑时,也曾专门留意听过那导游详细解说兵马俑的分类以及构成,那不就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军么!只不过是由真人的血肉之躯换为陶塑罢了,并不妨碍宋涛对秦军建制的了解。没想到当年刻意的留意,如今却帮上了自己的大忙,如何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举?
“其实在我看来,这练兵之法说来也很简单,说起来就是一样东西,那便是赏赐。”宋涛胸有成竹的笑道,“而对于普通军士而言,最荣耀的赏赐莫过于爵位,只要规定军中凡战阵斩者,以斩获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功?”
在中国,所谓爵位,很早便有了。古代的高官大员,除了官职的名称和品位的登记以外,国君还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授爵,作为恩宠。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公、侯、伯、子、男等名称,就是爵位,还有食邑几百户等名称,这就是按爵位等级给予的特殊待遇。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赐爵?”嬴渠梁微微一愣,扭头和嬴虔对望了一眼,有些犯难的开口道,“平民若是赐爵…”
嬴渠梁没有接口说下去,而他的顾虑宋涛自然了如指掌。在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规定了大的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而且爵位是世袭的,这秦公便是公爵,最高的一等。那是因为秦襄公助平王东迁,功劳莫大,才被封公爵,而且还被赐予了周室的源地岐山一带,当然那时的岐山还在戎狄部落之手,要想得到只能通过战争才行,因而周平王不过开的是张空头支票。其他诸侯,比如魏、赵、韩等还不过是侯爵而已。
当然诸侯也还可以给卿、大夫封爵,但是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封爵大都都有封地,大小也按爵位等级而定,这叫做“采邑”,或称“采地”。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地位,并对诸侯承担义务。一般来说卿、大夫的采地大约有一百里范围,几万户人家,戎马有四百匹,兵车有一百辆,称为百乘之家。由此可见爵位的重要性,如此怎么能够随意因为军功便分给平民呢?
“我所说的爵位并不是秦公所虑之职。”宋涛笑着开口道,“秦公可以自定官爵,譬如议定二十级爵位,在军中按军功授爵,同时宣布军功所得的低等爵位没有采邑,亦不在朝堂上任职,但保有食禄和荣誉。如此一来,士卒兵士有了盼头,自然会三军用命,无不往前。”
“这…”嬴渠梁沉思片刻,并没有立刻答话,嬴虔这是两眼放光,面露欣喜之色。
嬴渠梁即位已久,在军营中的时间远远没有他这位兄长多,因而对于低等士兵心中所想,他是不甚了然,嬴虔则不然,他虽然官至左庶长,总领秦**事,可是他几乎每日都会到军营中操练士卒,而且但凡有对外作战,嬴虔便是与士卒们同吃同住,对这些士卒知之甚深。所以甫一听到宋涛之策,便以为可行。
一旁的宋涛继续说道:“有赏也自然要有罚,窃以为可在军队实行‘什伍连坐’:以五人为一伍,一伍中有一人逃跑,其余四人就要受株连之罪,只有在战场上斩敌级一颗,才可免除刑罚。军中将领每战必须斩敌将,否则予以重惩。有赏有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秦军之恶习,使其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