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地惊雷-《大宋日月记》


    第(2/3)页

    这个推论,也验证了明日对大英雄的另一个猜想,岳飞绝非愚忠之人。

    试想,一个早年曾敢上山造反、后来又敢娶皇帝看中之女的大丈夫,又怎会愚忠于这个皇帝?

    甚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等愚昧的忠君思想,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绝代名将、绝世英雄,怎会放在心上?

    这样的英雄,即便皇帝和奸臣都想杀他,又怎么杀得了?除非他自己求死!

    难道大英雄之死,还有另外的隐情?

    明日剥开了一个真相,随之泛起的,却是更多的疑问!

    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在他的脑海中纠缠,快要变成一团乱麻了。

    他在心中呻吟一声:你大爷!老子不想了!总之,哪怕昏君和奸臣要大英雄死、哪怕大英雄自己愿意死,我也要让他不死……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大金使团进入了夏州地界。

    夏州乃西夏的祥地。

    唐朝末年,党项族领、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因平剿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夏国公,子孙继之,遂建立以夏州为中心的藩镇势力,这便是西夏皇室的祖先领地了。

    西夏接待使通报,晋王察哥亲自率一队人马候于东郊长亭,设宴款待上国使团。

    察哥何许人也?乃夏帝李乾顺之弟,西夏名将,相当于大宋岳飞、大金兀术的人物,可见对乌林答赞谟的重视。

    在接待使的陪同下,大金使团上下皆落马离车,明日自不肯错过了这等热闹,再说坐了一天马车,也需要活动身子。

    大弓、雌雄剑和原先骡车上的行囊,都留在了车厢内,自有护卫看守。

    一家仨口夹在队伍中,沿一条甲兵沿途列守的石路,逶迤前行。

    那些甲兵有步有骑,肃然有序,雄壮威武,完颜明亮好奇地瞅个不停。

    明日自然要给儿子上军事教育课,也为了在他娘跟前卖弄自己的学识。

    原来西夏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男子自幼习射,十五岁成丁,平时带弓而锄,战时出丁参战。

    其步兵,叫做“步跋子”,多从山间部落中征集,最能上下山坡、出入溪涧、越高远、轻足善走。

    打仗时,步跋子轻甲上阵,常于山谷险要处挥突袭掩击的作用。

    西夏骑兵则叫“铁鹞子”,皆披重甲,类似金军的铁浮屠部队,能骑善射,倏忽百里,往来如飞。

    在平原作战时,以铁鹞子进行集团冲锋,无往不利。

    岳楚听得连连颔,以西夏贫瘠小邦,却能在中原王朝和北方王国的夹缝中生存至今,自有他可取之处。

    使团转过一片松林,豁然瞧见一座大帐,帐顶飘着一面绣金帅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一名头戴金镂冠、身着紫袍、佩解结锥和短刀的赳赳武将,在一班青袍侍卫的簇拥下,大步迎上来,抱拳道:“上朝天使驾临,本王不胜欢欣,略备薄酒,聊以接风。”

    为的赞谟不卑不亢,拱手一礼:“怎当晋王亲至,折杀卑使。”

    明日听到两人皆以汉语对答,心中暗哂,这便是汉文化的同化力了,无论那个民族进入中原,都会不知不觉地汉化。

    赞谟斜了明日仨人一眼,似乎想介绍一下岳楚怀里的冒牌儿子,迟疑了一下,又作罢。

    不管怎么说,堂堂的大金使团队伍中,夹着一个三岁娃娃,总有点怪异。

    晋王却是毫不见怪,大笑着将来客领入大帐。

    明日一进大帐,才现里面比想象中更大,居然把一个亭子包在其中,顶若穹庐,遍插火把,将帐内照得如同白昼,亭中摆一方席,亭子外围,沿帐摆一圈围席,不分主次尊卑,乃是承袭游牧民族的遗风。

    晋王故示亲密地携手赞谟步入亭中,分宾主落座,大金使团的副使和西夏的接待正使陪于方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