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沉默的羔羊-《大宋日月记》
第(3/3)页
明日听到了久违的家乡土骂,大为亲切,旋即听到厨妇道:“小婢说那座中的秦大人,是个朝廷大官,老头子说话小心些!”
“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夫反而高唱了一句,“这样的皇帝下面,还有什么好卵,俺看这甚么鸟大人只会拿官架子逼小姐唱淫调儿,不是庸臣也是奸臣!还有那些读书的,都是一路货,朝廷靠这些人治天下,还有甚么鬼盼头?日妹么的!俺懑回不到老家了……”
说到这,厨舱里变成长时的沉默,隐隐有压抑的哽咽声。
有如一桶冰水自头淋下,明日酒意顿消,呆呆立着:这就是家乡的父老,这就是大宋的百姓!他们背井离乡、默默追随着朝廷,支撑着大宋的残破江山,他们图什么?只不愿做亡国奴、盼有一天回归故土而已,这是何等正当的要求!而朝廷里又在做什么呢,歌舞升平,争权夺利!
在家乡人的眼中,他竟是个庸臣、奸臣!他心如石压,他是谁呀,朝廷新近的大红人秦桧呀,真正的实权人物,他应该可以做点什么了,可他又做了什么?
自踏入朝廷的那一日起,他就想按自己的想法做这个秦桧,可是很快现自己的天真了。
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人在官场,竟是心不由己,宋人的一句民谚便是真实的写照: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他才明白,要做回自己,必要登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才行。
为着理想大业,最讨厌政治的他不得不从头学起,一入朝廷他就卷入复杂的派系斗争中了。
朝廷大员中,一、二号重臣宰相范宗尹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算是一派,可称为范系。
范系虽势力较大,却受到参知政事谢克家、富直柔、翰林学士汪藻等副职的牵制,这一派,以被免职不久的前签书枢密院事赵鼎为代表,可称为赵系。
另有自由分散的中间派,共同组成大宋的中央政府。
这些派系,尚无主战派与主和派之分。
在当时不战则亡的形势下,其实都算主战派。
非要细分,范系是现实派——以战求存,赵系是理想派——以战求复,两相比较,当然是存易复难了。
两系间更有个大结,靖康之难时,金人必欲得三镇,以“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的赵鼎,与泣请“弃三镇以纾祸”的范宗尹,形成鲜明对比,自此势不两立。
而“秦桧”的南归,顿令范系势力大涨,很快,谢克家罢参知政事,由明日取而代之。
短短几月,明日学到了很多,这朝廷当官之道,远非嘴里说说当个“孤臣”那么简单,必须牢记“善事上官、迎合上意”八个字。
这上官就是顶头上司,这上意却是皇上的心意,把这二位伺候好了,万事大吉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