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烈日灼心-《大宋日月记》


    第(2/3)页

    如今金人南侵,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愈直言无忌,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各地的茶馆上演。

    一个泼皮听得不耐:“我呸!你等在这瞎操心,怎么不学学那些机灵人?岂不闻,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听客们不由默然,并非怕了泼皮,而是被说中了痛处。

    原来这句盛行一时的谚语有两个典故。

    前者,是指大宋建国以来,一反汉唐尚武之风,崇文抑武,以至于富而不强,官军懦弱,只好对举义造反者采取怀柔政策——招安,不少为恶一方的草莽流寇都当了官,百姓敢怒不敢言。

    后一个典故,说的则是今时今事。

    “行在”即皇帝的行都,大宋在靖康之难后,康王赵构即位,割地求和,与金人划河为界,只剩黄河以南的半壁河山,生怕金人再打过来,压根没有还都开封的勇气,居无定所,步步南移,停在哪儿就是“行在”。

    去年金军再次南下,打过长江,撵得赵构到处跑,那些权贵和有钱人自然也跟着皇帝跑,还有就是有眼光的商人,追着行在卖酒醋,大国难财。

    而那些没权没钱的,只能飘零在各地的茶馆里,唏嘘国事,惶惶不可终日。

    在沉默中,忽有一个河南口音的村妇叱道:“想我堂堂大宋,**************!”

    众人闻言,皆面有惭色,更加哑口无言。

    “说得好!我堂堂大宋,岂无一人是男儿?”当了一小会听众的说话人,来了精神,一拍惊木,“今个,就说一回‘铁骑儿’!”

    听客们为之一振,纷纷叫好。

    原来这“铁骑儿”跟“讲三分”不同,后者是讲古,前者是论今,多为一些民间起义和反辽抗金的战斗故事,因有煽动民心的嫌疑,被官府所禁,百姓却爱听。

    如今衙门自顾不暇,差人自身难保,自然没人理会。

    大约受了村妇的刺激,说话人一反此前的云淡风轻,语调高亢:“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万余言讲论古今!却说三年前,也就是靖康二年、建炎元年,我汉人蒙受千古未有之耻,两位圣上被鞑子所掳,半壁河山被割,这道长长的口子,至今仍在我宋人的身上和心头淌血!我两河百姓怎能做亡国奴?一时间,河朔大地义帜遍地,烽火连天。其中最出名的一条好汉,名叫石赪,乃文水人氏,天生神力,能挽弓二百斤,占山据险,和金贼粘罕相持八月,射杀鞑子千人!后来不幸为敌所俘,粘罕亲自劝降,以五马分尸之刑威胁。好个石赪,厉声叱骂:‘爷是汉人,宁死不降!’于是遭了毒手,相传其尸化为五虎,啸聚山林,专噬金人。正是:贯精忠于天地、塞英气于乾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