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百思不解》 (2)-《再见理想》
第(1/3)页
田慧姑生病住院期间,焦丽淑多次带了东西到医院去探望她。笔『『Δ趣 『阁Ww W.biqUwU.Cc田慧姑从她带来的那些市场上买不到的礼品上窥测到:焦家并不像焦丽淑所说的是什么干部家庭中的工作人员,而是她本身就是干部子弟,她的父母而且是职务不小的官。理由很简单,就算她家的主人对焦家再好,也不可能送她蓝羚牌的自行车和进口手表吧?再看看她穿的服装,式样虽然很普通大方,但料子的质地却是相当高档,也绝非一般人家能时常买了穿的。另外,还可以从她带来的高档营养品、精美水果之类的东西上看得出,这也绝非是普通家庭里能拿得出来的。
因此,她很谨慎含蓄地告诉儿子说:如果焦丽淑的父母冷淡他,那他就不要强行高攀,做人要有骨气。一个人应该没有傲气,但傲骨是绝对不能没有的。他应该把这块玉如意在上班时想办法交给在美术协会工种的师父陈敬,由他全权处理这件事就是了。当然,如果焦丽淑的父母确实是很普通和善的人,那他也绝不能拿出“小画家”的高傲模样去对待焦丽淑的父母,否则她当母亲的是不会原谅他的。
当郑晓华问及母亲这块玉如意的来历时,田慧姑只是笑笑,没作正面回答。她不想把自己猜测焦丽淑的父母都是干部的想法告诉儿子,免得他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儿子大了,他自己的事应该由他自己去面对并冷静处理。而郑晓华见母亲不肯回答,他也就明白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蹊跷在内,所以也就没有追问下去,反正船到桥头自会直,到时候他自然而然会知道的。
他又问母亲要带些什么东西去焦家?田慧姑看着他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说:你多大了,这也要问吗?一般来说,给她父亲买两瓶酒和买条烟,给她母亲买只大蛋糕和到药房里再去买支人参就行了。礼不在多,而在心诚就是了。像她焦家这样的背景和经济条件,是绝对不会在乎他的礼品轻重多少的,关键是他以后怎么对待焦丽淑和去焦家时怎么做人、处世和孝敬她父母这三点才是最重要的。
田慧姑看看不但已经成为颇有名气的年轻画家、而且又要和姑娘正式恋爱的儿子,心里不由充满了无限的感叹:儿子终于有出息了,靠着宋老师的推荐、靠着斯教授的启蒙绘画、靠着陈敬几年的精心指导,同时也靠着儿子他自己脚踏实地、十几年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奋斗,现在终于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年轻画家了。
是啊,生活就这么的不可思议。以前的儿子被多少人欺负过,又被多少人谩骂甚至是殴打过。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包含了多少的辛酸……从小就苦过来的他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
就家里而言,自从晓华有了工作后,鲁真林对很少回家的这个儿子再也不骂不打了。后来儿子在画画上逐渐开始有了名气,老头子也变得乐呵呵起来。每次晓华回家看望母亲和他,老头子都会特意去买些好菜给他吃,尤如招待一位贵宾般的亲切友好和热情。当然,知晓大义的晓华对后父还是尊重孝敬的,他把后父以前对自己的种种不好都用一笑了之的肚量来对待,知道他喜欢喝酒,时常托人通过关系买一些外面市场上买不到的好酒给他喝,买好烟给他抽。现在的郑晓华,在经济上已经不再捉襟见肘。他拿的稿费相当多,在交给母亲的时候,也就顺便买上一些礼物孝敬父母和带给弟弟妹妹享用。经济上逐渐的富裕,自然让整个鲁家欢笑满堂了。
从外面而言,晓华在画界的出名也导致了左邻右舍对他的刮目相看。
人,就是这么回事。在没什么成就之前,一切无疑都是碌碌无为,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尤其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可能更被别人看不起,尽管看不起他的人本身也属于是贫寒之家,只是后者或许比前者的条件好了那么一点点而已,所以他就凭着这么一点可怜巴巴的所谓资本而把眼珠子长在了头顶上,动辄对比他较差的人抬眼落睛、仿佛这世界惟他独尊似的傲慢。
当然,这样的人也可以因为前者的变化而变化。一旦前者有了名气,后者像变色龙般的也就跟着转变了态度,一付对前者笑容可掬、惟恐巴结不上的模样,让人看了不知该怎么形容才好。
同样,在“晶莹溪”上下内外,以前那些看不起郑家母子的人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对郑晓华那种歧视的目光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那种瞧不起他的表情也在他们的脸上荡然无存。现在他们对郑晓华有的只是尊敬和奉承,见到他回来,老远就会迎上去笑呵呵的主动打招呼,接着就是一顿夸奖,说他怎么怎么有出息,如何如何为他母亲的脸上增光添彩,仿佛连郑家祖宗十八代都沾了光似的跟着荣耀起来……。总之,能说的好话都灌进了郑晓华的耳朵。当然,吹进他母亲田慧姑耳朵里的溢美之词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第(1/3)页